宁作五年徒,不逢王玄谟。
玄谟犹尚可,宗越更杀我。
【注释】
王玄谟:字休元(429~476),南朝宋宗室,文帝时为豫州刺史,后为领军将军、南兖州刺史。宗越:人名,不详。徒:徒刑,即劳役。
【赏析】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诗中表达了士兵宁愿接受五年的劳役也不投奔王玄谟的无奈心情。这首诗是作者被派去建康送王玄谟出征,路上遇到王玄谟的部将宗越时写的。
首句“宁作五年徒”,诗人在押韵的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徒”和“越”押韵。“宁作五年徒”是说:“我宁愿接受五年的劳役。”宁意为“宁可”;作,做;徒,劳役;宁作五年徒就是宁愿做五年的苦役。这一句是全诗的关键所在,它表明了士兵对王玄谟的不满和怨恨。
第二句“不逢王玄谟”,意思是说:如果能够遇到王玄谟的话,那该有多好啊!不逢,没有碰到;王玄谟,即王玄龄(385-421年)。王玄龄字休元,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魏尚书右仆射长孙嵩之子。他是晋武帝司马炎的女婿,西晋开国功臣,曾任司空、侍中、太尉等职。
第三句“玄谟犹尚可”,意思是说:王玄谟这个人还算不错。犹,还是、还;尚,还可以;可以,指有作为或能力。这一句是对王玄谟的一种肯定,表示出诗人对王玄谟的赞赏之情。
第四句“宗越更杀我”,意思是说:宗越这个人太厉害了,他把我杀了。更,副词,相当于“很”或“非常”。杀,动词,杀死。
这首诗的大意是说:宁愿接受五年的劳役也不想投靠王玄谟,如果遇到王玄谟的话,那该多好啊!然而宗越却把作者杀了。整首诗表现了作者对王玄谟的强烈不满和怨愤之情。
这首诗的写法也很有特色。首先,从内容上看,它是一首叙事诗,但并不单纯地叙述一个事件或一件事情,而是通过一件具体的事情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其次,从形式上看,它是一首七言绝句。七言绝句是一种很讲究格律的古诗体式,它要求诗句的字数要固定,而且每两句一韵,中间不能换韵。这种诗体形式对于表达诗歌的情感是很有帮助的。最后,从手法上看,这首诗运用了对比手法。前两句与后两句形成鲜明的对比,前两句是赞扬王玄谟的,而后两句则完全是否定的态度,这种对比使得诗歌的感情色彩更加丰富和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