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而知反。得道未还。
迷而知反。得道未还。
迷:迷失,困惑。反:通“返”,回来。得道未还指迷途知返,悟道后没有再回去。
高谦之引谚:指《左传·僖公二十三年》中“迷阵”的典故。原文是:“齐侯使连称管至父戍成(城名),过(宋国)曹门(地名),受赂(接受财礼)而去之。又使鲍子(鲍叔)率师围成。(齐侯)使公子吕(公子小白,齐桓公之子)劫诸(在曹门外)。”
译文:
迷而知反。得道未还。
齐侯(齐桓公)派连称管至父守卫成邑(城名),经过曹门,受到贿赂就离去了。又派鲍叔率领军队包围成邑。齐侯又命令公子吕劫持曹君和曹共公。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怀古诗。全诗四句,前两句写齐桓公用连称管至父、鲍叔等为将,大败曹军;后两句写齐桓公用公子吕劫持曹君和曹共公。作者借古讽今,对齐桓公的作法提出了批评。诗的大意是说,齐桓公用连称管至父和鲍叔等大将去攻打曹国,虽然打败了曹军,但自己并没有得到什么好处,反而被曹军的将领所俘获。这两件事,都是由于他“迷阵”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