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行已久,怜君知苦辛。
万家同草木,三载得阳春。
东道听游子,夷门歌主人。
空持语相送,应怪不沾巾。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南北行已久,怜君知苦辛。

  • “南北行”指的是董明府在南北之间奔波忙碌。”怜君”表示对董明府的同情和理解。”知苦辛”意味着董明府承受了很大的压力和艰辛。

万家同草木,三载得阳春。

  • “万家”指的是董明府所管辖的百姓。”同草木”表示他们的生活如同草木一样平凡而艰难。”三载”指的是三年的时间。”得阳春”意味着在这三年里,董明府为百姓带来了春天般的温暖和希望。

东道听游子,夷门歌主人。

  • “东道”指的是董明府所在的道路。”听游子”是指倾听来自远方的游子的声音。”夷门”是古代的一个地名,这里指董明府所在的地点。”歌主人”是指唱歌的主人,这里指的是董明府。

空持语相送,应怪不沾巾。

  • “空持”表示董明府没有说什么实质性的话来告别。”语相送”是指用言语表达送别的意思。”应怪”表示应该感到惊讶或奇怪。”不沾巾”是指泪水不会落下来的意思,因为董明府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诗人对董明府的敬意和祝福。从诗中可以看出,董明府在南北之间奔波忙碌,为百姓带来了春天般的温暖和希望。诗人用质朴的语言表达了对董明府的感激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离别的不舍和伤感。整首诗情感真挚、朴实自然,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