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汉欲沈尽,谁家砧未休。
忽闻凉雁至,如报杜陵秋。
千树又黄叶,几人新白头。
洞庭今夜客,一半却登舟。

《秋夕闻雁》的原文如下:星汉欲沈尽,谁家砧未休。忽闻凉雁至,如报杜陵秋。千树又黄叶,几人新白头。洞庭今夜客,一半却登舟。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于邺的作品,描绘了一个秋天夜晚,作者听到远处传来的雁鸣声,感受到了秋天的气息和岁月的变迁,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接下来将逐句进行详细解析:

“星汉欲沈尽”意味着繁星已经渐渐隐去,天边只剩下淡淡的星光。这里的“星汉”指的是银河,而“欲沈尽”则形容它即将消失在夜空之中。

“谁家砧未休”中的“砧”是指捣衣石,用来捣碎布匹以便制作衣物。诗人听到砧声此起彼伏,不禁引发思乡之情。这一句通过对比“星汉欲沈尽”和“谁家砧未休”,突出了夜晚的寂静与白天的繁忙形成鲜明对比,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寥。

“忽闻凉雁至,如报杜陵秋。”中的“凉雁”是指晚秋时节南归的雁鸟,其声音清冷而悠长。这句诗通过描写雁鸣声,传达了季节转换的感觉,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这里的“杜陵”是指古代地名,诗人通过雁鸣声联想到远方的家乡,仿佛听到了家乡的消息。

“千树又黄叶,几人新白头。”中,诗人观察到周围的树木开始变黄,树叶飘落,这象征着秋天的到来。同时,他注意到身边的朋友中,有许多人已经开始变白了头发,这是年老的象征。这句诗不仅描述了自然景观的变化,也反映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洞庭今夜客,一半却登舟。”中的“洞庭”通常指的是洞庭湖,这里借指诗人的所在地或友人所在的地区。诗人在听到雁鸣声的同时,想到自己可能也是其中一员,准备踏上旅途。这句诗既展示了对远方的向往,也流露出一丝离别的忧伤。

通过对《秋夕闻雁》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于邺如何巧妙地运用自然景象和生活细节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他的诗作不仅仅是对外在世界的描述,更是对内心感受的抒发。这种表达方式使得读者能够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世界,感受到他对故乡的眷恋以及面对离别时的复杂情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