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房高且静,住此几寒暄。
鹿嗅安禅石,猿啼乞食村。
朝阳生树罅,古路透云根。
独我闲相觅,凄凉碧洞门。
【注释】
岩房:指山洞中的小屋。
几寒暄:形容天气冷暖不定。
鹿嗅安禅石:鹿闻到了山石上清冷的香气,以为那是佛家静室,就在那里安息。
猿啼乞食村:猿猴听到村民叫卖食物的声音,以为是来讨食物的,便在树下大声啼叫。
朝阳生树罅:早晨的阳光从树缝中透出,照进洞中。
古路透云根;古老的路从山顶伸向云间。
独我闲相觅:只有我在闲暇时去寻找你。
凄凉碧洞门:这幽美的洞口显得更加凄凉冷清。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隐居山林后所作,以咏叹山水为题,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喜爱之情。诗中描绘了洞中景色,表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受和领悟。
首句“岩房高且静”,直接点明主题,即岩洞之房高而静。这一句为全诗奠定了基调,使读者能够迅速进入诗人所描绘的山水之中。
第二句“住此几寒暄”,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居住的环境和季节的变化。这里“寒暄”一词,既指天气变化,又指人的心情状态。通过“住此”二字,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已经在这里度过了一段时间,而这段时间里,他感受到了四季更替带来的不同感受。
接下来的四句,诗人分别描绘了四个不同的场景:“鹿嗅安禅石,猿啼乞食村”、“朝阳生树罅,古路透云根”。这些诗句都充满了生动的画面感,让我们仿佛置身于诗中所描绘的山林之中。其中,“鹿嗅安禅石”一句,更是将诗人与鹿、猿等动物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了一幅和谐共处的画面。
最后两句“独我闲相觅,凄凉碧洞门”,则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的深深眷恋。这里的“凄凉”二字,既指诗人所处的环境,也指他内心的寂寞和孤独。而“碧洞门”则成为了诗人寻找自己心灵的归宿之地。
整首诗以咏叹山水为题,却不仅仅局限于描述山水本身。诗人通过对山水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景。同时,这首诗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古代文人隐居生活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