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眉邛蜀,侍郎骨肉。
导江青城,侍郎情亲。
果阆二州,侍郎自留。
巴蓬集壁,侍郎不识。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其原文如下:
蜀选人嘲韩昭
嘉眉邛蜀,侍郎骨肉。
导江青城,侍郎情亲。
果阆二州,侍郎自留。
巴蓬集壁,侍郎不识。
注释与赏析:
- 嘉眉邛蜀,侍郎骨肉。
- “嘉眉”指的是嘉州的眉毛,这里指嘉州的美男子;“邛”和“蜀”都是四川地区的古称。
- “侍郎”是唐宋时期对高级官员的称呼,此处特指韩昭。
- “骨肉”意为亲如一家,形容两人关系亲近。
- 导江青城,侍郎情亲。
- “导江”是指引导江水,这里可能暗指治理江河,引申为治理国家或管理政务的能力。
- “青城”是四川的一座著名山名,这里可能暗示韩昭在治理方面的能力。
- “侍郎情亲”表示韩昭与侍郎(即诗人自己)关系亲密。
- 果阆二州,侍郎自留。
- “果阆”是指蜀地的两个郡,即果洛州和阆中州。
- “自留”表示韩昭选择留在果洛州或阆中州,而不是其他的地方。
- 巴蓬集壁,侍郎不识。
- “巴蓬”可能是指巴蜀地区的一种特色植物,也可能是巴渝一带的方言,这里用作地名或代指巴蜀地区。
- “集壁”可能是指聚集在墙壁上,这里可能比喻韩昭的智慧或才华被聚集在一起,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 “侍郎不识”表示韩昭的才华不为一般人所了解或赏识。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侍郎”和“嘉眉邛蜀,侍郎骨肉”的描述,展现了韩昭与诗人之间深厚的感情。同时,通过“导江青城,侍郎情亲”等句子,表达了韩昭在治理方面的能力。最后一句“巴蓬集壁,侍郎不识”则揭示了韩昭虽才智出众,却未必为人所知的遗憾。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韩昭的赞美和惋惜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