妾失鸳鸯伴,君方萍梗游。
少年欢醉后,只恐苦相留。
孙长史女与焦封赠答诗一首反映女性情感之诗的赏析
孙长史女,一位寡居的女子,在失去丈夫后孤身一人。她与焦封相遇,并在月夜中赋诗相赠。此诗表达了女子对孤独生活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渴望。诗中用词细腻,情感真挚,是唐代诗词中的佳作。通过这首诗,我们能感受到古代女性的情感世界,理解她们对生活的态度和期望。
诗句释义
1. 妾失鸳鸯伴
解释:指孙女失去了陪伴她的鸳鸯鸟,象征孤独和伴侣的缺失。
背景:孙女可能感到孤独,因为丈夫去世后没有人可以共享生活。
2. 君方萍梗游
解释:形容焦封像浮萍一样四处漂泊,没有固定的归宿。
背景:焦封可能正处在人生的不确定期,需要时间去找到自己的方向。
3. 少年欢醉后
解释:描述年轻人因饮酒而沉醉后的放纵行为。
背景:反映了年轻时期无忧无虑的生活状态。
4. 只恐苦相留
解释:担心将来会因彼此的不同而被迫分离。
背景:表达对未来的担忧和不安。
译文与注释
《孙长史女与焦封赠答诗》
原文:妾失鸳鸯伴,君方萍梗游。
译文:我失去了陪伴的鸳鸯鸟,你就像漂浮的浮萍。
注释:鸳鸯——象征夫妻或情侣之间的和谐。萍梗——比喻无根的漂泊生活。
作者:不详,据推测可能是唐代诗人。
《赠封》
原文:少年欢醉后,只恐苦相留。心常名宦外,终不耻狂游。
译文:年轻时我们尽情享受酒乐,只是害怕以后不得不分开。虽然我内心追求名望,但我从不以疯狂的行为为耻。
注释:名宦——指官场生涯。
赏析
诗歌情感丰富,语言优美
- 情感表达:通过对日常生活细节的描述,展现了两位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他们共同经历了从欢乐到忧虑的过程,反映出人性的复杂性和生活的多面性。
- 艺术手法:采用对比的手法,将两人的状态进行鲜明对比,使得诗歌更具画面感和感染力。同时,运用了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含义深远,富有哲理。
- 主题深刻:诗歌不仅仅是对个人遭遇的描写,更深层地探讨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命运的无常。它提醒人们珍惜当下,同时也要面对生活的不确定性和选择的责任。
结论
孙长史女与焦封的赠答诗不仅展示了唐朝诗歌的美学特点,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女性命运的关注和思考。通过这首作品,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唐代诗歌的艺术成就和历史价值,感受到古人对生命态度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