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边物色更无春,只有羊群与马群。
谁家营里吹羌笛,哀怨教人不忍闻。
杂曲歌辞。镇西
天边的物景,再没有春天的踪迹,只有一群羊和几匹马在悠闲地吃草,牧童吹着羌笛,那凄凉的旋律令人不忍卒闻,那羌笛声,是牧民的哀怨之声。
注释:
杂曲:杂言歌调。
镇西:《诗经》中篇。
天边物色更无春:指春天已过,万物凋零的景象。
羊群与马群:指牛羊等牲畜群集在一起。
谁家营里吹羌笛:谁家营里,指哪里?羌笛,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乐器。
哀怨教人不忍闻:那凄婉悲切的音乐让人听了心都碎了。
赏析:
此诗为《杂曲歌辞》。《杂曲》是汉魏六朝乐府诗中的一种体裁。《杂曲歌辞》是乐府旧题之一,属《鼓吹铙歌十八曲》,内容多为描写军旅生活、边疆风情以及民间疾苦之作,形式上或为四言,或为七言,也有杂言。
全诗以“谁家营里”开头, 描绘出一派宁静而和谐的气氛。但紧接着作者笔锋一转,写到了牧民吹奏的羌笛。这种音乐,本是人们喜爱的,然而诗人却用“哀怨”来修饰它,这就使读者立刻感到了乐曲的凄楚悲切。接着诗人又用“教人不忍闻”这一形象的语言来形容这种乐曲,其感染力之强可想而知。
诗的最后两句,“天边物色更无春”,这一句既是对前文的总结,又是后文的伏笔。“天边物色更无春”一句,既点出了时间是在春天之后,又表现了草原上的景物一片萧索荒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