杳杳诸天路,苍苍大涤山。
景舆留不得,毛节去应闲。
相府旧知己,教门新启关。
太平匡济术,流落在人间。
题玄同先生草堂三首
杳杳诸天路,苍苍大涤山。
景舆留不得,毛节去应闲。
相府旧知己,教门新启关。
太平匡济术,流落在人间。
注释:
杳杳:高远、深远的样子。
诸天路:指道教中的神仙世界。
苍苍:广阔无垠的样子。
景舆:指帝王的旌旗。
毛节:指仙人的仙骨。
相府:古代指宰相的府第。
教门:指佛教寺院。
太平匡济术:指治理国家的方法。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一位名叫玄同先生的草堂进行了赞美。诗中通过对玄同先生的描绘,表达了对他深深的敬意和仰慕之情。
“杳杳诸天路,苍苍大涤山”这两句,诗人描绘了玄同先生的居所周围的景象,以“杳杳”和“苍苍”来形容诸天路和大涤山的高远和辽阔,给人一种神秘而又宽广的感觉。这种景象让人联想到玄同先生所处的环境,充满了超脱世俗的氛围。
“景舆留不得,毛节去应闲”这两句,诗人进一步描绘了玄同先生的风采。这里的“景舆”指的是皇帝的旌旗,而“毛节”则是指仙人的仙骨。通过这样的描述,诗人表达了对于玄同先生那种超然物外、不染尘埃的精神风貌的赞赏。
“相府旧知己,教门新启关”这两句,诗人再次提到了玄同先生的人际关系。在古代,相府和教门都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在这里,诗人用“旧知己”来表示玄同先生过去的交往,用“新启关”来暗示他的新的起点或者新的开始。这种描写既表现了玄同先生与旧时朋友的深厚情谊,也预示了他未来可能取得的成就。
“太平匡济术,流落在人间”这两句,诗人总结了玄同先生的一生。在诗人看来,玄同先生虽然已经离开了那个神秘的天地,但他留下的“太平匡济术”仍然在人间流传,启示着后人。这种评价不仅体现了诗人对玄同先生才华的肯定,也表达了他对于玄同先生精神品质的钦佩。
这首诗通过对玄同先生及其生活环境的描绘,以及对其人生经历的总结,展现了一个超脱尘世、心怀天下的文人形象。同时,这首诗也传达了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那就是无论身处何地,都应该保持一颗追求真理、服务社会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