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君宵旰望时雍,丹诏西来雨露浓。
宣父道高休叹凤,武侯才大本吟龙。
九州似鼎终须负,万物为铜只待镕。
腊后春前更何事,便看经度奏东封。

淮南送李司空朝觐

圣君宵旰望时雍,丹诏西来雨露浓。

宣父道高休叹凤,武侯才大本吟龙。

九州似鼎终须负,万物为铜只待熔。

腊后春前更何事,便看经度奏东封。

注释:

  • 圣君宵旰望时雍:指唐肃宗对国家大事十分关心,夜以继日地操劳国事。宵旰,亦作“宵衣旰食”。
  • 丹诏西来雨露浓:指皇帝的诏书如甘露般滋润着大地,表达了作者对朝廷恩泽的深厚情感。
  • 宣父道高休叹凤:指孔子的道德学问很高,不必感叹自己的才能不如凤鸟。
  • 武侯才大本吟龙:指诸葛亮的才能很大,他的谋略如同龙一样深不可测。
  • 九州似鼎终须负:形容国家的局势就像一只巨大的鼎,最终需要有承担重任的人。
  • 万物为铜只待熔:比喻国家的各种问题和困难都像熔化的铜一样等待着被解决。
  • 腊后春前更何事,便看经度奏东封:指在新的一年即将开始之前,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需要处理,就可以等待朝廷的任命了。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诗人以饱满的热情和深情厚意,送别了一位尊贵的客人——李司空。从诗的内容来看,诗人对这位客人的离去感到依依不舍,同时也对他的前途寄予了美好的祝愿。
    首联“圣君宵旰望时雍,丹诏西来雨露浓。”,诗人用简洁的语言描绘出了唐肃宗对国家大事的深深关切和对李司空的殷切期望。”圣君”一词,既表明了李司空的高贵身份,又表现出了他对国家大事的关心。”宵旰”一词,更是表达了诗人对唐肃宗深深的敬意。
    颔联“宣父道高休叹凤,武侯才大本吟龙。”,诗人引用了孔子(宣父)和诸葛亮(武侯)两位历史名人的故事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他认为,无论多么高的道行,也比不上凤鸟的高飞;无论多么大的才学,也比不上龙的深潜。这两句话既表现了诗人对这两位历史人物的崇敬之情,也表达了他对李司空的祝福之意。
    颈联“九州似鼎终须负,万物为铜只待熔。”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美好祝愿。他借用”鼎”和”铜”这两个意象,寓意国家的未来将会如一座巨大的鼎一般稳固,如一块精纯的铜块一般纯净。同时,他也暗示了在李司空的努力下,国家的各种问题都将得到解决,国家的发展将如铜块一般坚韧不拔。
    尾联“腊后春前更何事,便看经度奏东封。”则是诗人对李司空的一种期待和鼓励。他认为在新年即将到来的时候,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需要处理,就可以等待朝廷的任命了。这句话既是对李司空的一种安慰,也是对他未来的祝福。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充分展现了诗人对李司空的深情厚意和对其未来的美好祝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