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尘初起此留连,火耨刀耕六七年。
雨夜老农伤水旱,雪晴渔父共舟船。
已悲世乱身须去,肯愧途危迹屡迁。
却是九华山有意,列行相送到江边。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赏析,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等。此题要求学生对全诗进行理解,重点把握诗中炼句及技巧: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炼字:以动衬静(“雨”“雪”二字)。炼意:以乐景衬哀情。

【答案】

①“别池阳所居”,诗人离开池阳时作此诗留别。②“黄尘初起”,指安史之乱爆发后,战火蔓延。③“火耨刀耕六七年”,写战争给农民带来的痛苦。④“老农伤水旱”,写战争使老农流离失所。⑤“雪晴渔父共舟船”,写渔翁的生活也受战争影响。⑥“却”是反语,表示诗人对九华山有意相送的感激。⑦“列行相送到江边”,写诗人与渔夫依依惜别的场景。⑧“列行”是动词,排列成一行;“送”是动词,送别。⑨“九华山有意”,指九华山的僧人主动送行。⑩“列行相送到江边”,指僧人将诗人送过长江。

译文:

我离开池阳时写下这首诗告别。战乱刚起,我在此停留不愿离去,在火耨刀耕之间度过了六七个寒暑。

夜晚我在雨里思念着战乱,白天我在雪中思念着战乱。我因战乱而感到伤心,他们却因为我身在危途而感到惭愧。

然而九华山上的僧人却有意向我来送行,他们排成行列,一直把我送到长江边。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离开池阳时所作。首句点出送别之意,二句写战乱期间的艰难困苦,三、四句写战争造成的痛苦灾难,五、六句写渔民的痛苦遭遇,七、八句写自己的处境,九、十句写僧人的友好相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