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丝罗□□□,洞房西室女工劳。
花随玉指添春色,鸟逐金针长羽毛。
蜀锦谩夸声自贵,越绫虚说价功高。
可中用作鸳鸯被,红叶枝枝不碍刀。
诗句解释
1 绣:指的是女子的刺绣技艺。
- 一片丝罗□□□:描述的是丝罗(一种丝绸)被细致地缝制。
- 洞房西室女工劳:指在洞房中,女子们忙碌于刺绣工作。
- 花随玉指添春色:比喻女子手中的针线随着她们的动作为春天增添了色彩。
- 鸟逐金针长羽毛:形容女子用针线给鸟儿装饰羽毛,使其更加美丽。
- 蜀锦谩夸声自贵:暗示虽然蜀锦(四川产的优质丝绸)名声远扬,但其价值并不取决于产地。
- 越绫虚说价功高:指越绫(另一种丝绸)的价格和价值可能并不如人们想象的那么高。
- 可中用作鸳鸯被:表示这些精美的刺绣作品可以被用来制作鸳鸯被。
- 红叶枝枝不碍刀:意思是即使有红色的叶子点缀,剪刀也不会妨碍操作。
译文
细腻的丝织物被细致地缝制,
在洞房中,女工们辛勤劳作。
花朵随着她们的手指增添了春天的色彩,
小鸟随着她们的针线长出了羽毛。
四川的蜀锦虽然声名远扬,
但并非其价格的价值所在。
越州的绫子虽美,但不必过分追求其高价。
这些精美的刺绣可以用来制作鸳鸯被。
即使是红色的叶子也不影响剪刀的使用。
赏析
这首诗通过赞美刺绣的美丽和技艺,同时也表达了对女性劳动的尊重。诗中的“蜀锦谩夸声自贵,越绫虚说价功高”反映了诗人对于丝绸产地与其价值之间关系的看法,认为产地并不能决定其真正的价值。这种观点在当时是较为先进的思想,体现了一种实用主义的美学观念。
诗歌通过描绘女工们在春天里辛勤工作的场景,展现了一种和谐的生活画面,强调了劳动的美丽和价值。最后两句“红叶枝枝不碍刀”则以生动的形象描绘了女工们工作时的专注和熟练,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总的来说,这首诗不仅赞美了女性的劳动,也展示了作者对生活细节的敏锐观察和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