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盘空迹上云浮,偶逐僧行步步愁。
暂憩已知须用意,渐来争忍不回头。
烟中树老重江晚,铎外风轻四境秋。
懒指台城更东望,鹊飞龙斗尽荒丘。

【注释】

登瓦棺寺阁:登瓦棺寺的楼阁。

下盘空迹上云浮:形容楼阁建在高高的山崖之上,云雾缭绕。盘,盘曲。

偶逐僧行步步愁:偶尔随同僧人行走,心中感到忧愁。

暂憩已知须用意:暂时休息一下,就知道需要用意了。

渐来争忍不回头:逐渐逼近,不忍不回头。

烟中树老重江晚:烟雾中的树木苍老,重阳时节的江水更加寒冷。重,重复,指一年中阳气最弱的时候。

铎外风轻四境秋:铎声之外,秋风也变得轻柔起来。铎,古代乐器的一种,此处指寺庙的钟鼓。

懒指台城更东望:懒得再向东眺望,因为台城已经看不到了。懒着,懒洋洋地。

鹊飞龙斗尽荒丘:鹊鸟飞翔,龙斗翻腾,都已消逝在荒废的山丘之中。

白话译文:

下盘空迹上云浮,偶逐僧行步步愁。

暂憩已知须用意,渐来争忍不回头。

烟中树老重江晚,铎外风轻四境秋。

懒指台城更东望,鹊飞龙斗尽荒丘。

赏析:

这首七绝是诗人游古寺时所作。首句写登高所见,“盘”字写出了楼阁建在高山之巅,高耸入云;“浮”字则形象写出了云雾缭绕、缥缈不定的景象。次句写自己登山的心情。“偶逐僧行”,即偶然随同僧人而行。一个“愁”字,表达了诗人因攀爬而心绪不佳。

第三句“暂憩已知须用意”,写诗人登山后稍作歇息,便知道需要用心体察周围的景物。这里的“意”指“意境”,即作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所要领略的意境。第四句“渐来争忍不回头”,进一步描绘诗人登山途中的情景。随着登山的深入,诗人对美景的留恋之情愈发强烈,以至于不忍心不看风景就继续前行。这两句诗既展现了诗人对美景的热爱和留恋,也体现了诗人对于自然山水的深刻感悟。

接下来的几句则转向描写登高所见的景色。“烟中树老重江晚”,描绘了一幅烟雾缭绕、树木苍老、江水寒冷的画面,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深沉的氛围。“铎外风轻四境秋”,则是从听觉角度出发,描绘了风吹过寺庙外的树林和山谷,使得整个环境都显得格外清新宜人。

最后几句则转入对诗人自身的抒发。“懒指台城更东望”,表现出诗人不愿再向东眺望,因为那里已经看不见了。“鹊飞龙斗尽荒丘”,则用生动的比喻,将那些曾经热闹非凡的古城废墟描绘得栩栩如生,让人不禁为之惋惜。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自身情绪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历史沧桑的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