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蛇桥下水声声,曾向桥边话别情。
一榻偶依陈太守,三年深忆祢先生。
尘欺鬓色非前事,火爇蓬根有去程。
还把馀杯重相劝,不堪秋色背郧城。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全诗的主旨来作答。解答此题时,需要对诗歌的内容、手法及思想感情等进行分析把握。“安陆赠徐砺”是首联;“灵蛇桥下水声声,曾向桥边话别情。”是颔联;“一榻偶依陈太守,三年深忆祢先生。”是颈联;“尘欺鬓色非前事,火爇蓬根有去程。”是尾联。
【答案】
(1)①安陆:今湖北安陆县一带。②徐砺:作者的朋友。③灵蛇桥:位于安陆县城南,为纪念三国吴将陆逊而建。④陈太守:指作者的朋友陈子昂。
译文:
灵蛇桥下的水声声不息,我曾在这里和友人话别。
偶尔在陈太守家中小憩,想起三年前与祢衡的交往。
岁月流逝,鬓发已白,但心中仍存旧梦,想到当年那火红的秋天,你离去了。
(2)这首诗写于天宝末年(公元753年左右)。诗人因受谗被贬为仙州长史司马承祯书记。他与好友徐砺在安陆相聚,共叙友情。
赏析:
首句“灵蛇桥下水声声”,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环境,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接着,诗人回忆起曾经在此地与挚友话别的情景,表达了对朋友的怀念之情。颔联“一榻偶依陈太守,三年深忆祢先生”,则是对二人友谊的进一步描绘。这里,诗人巧妙地使用了借代的手法,以陈太守和祢先生分别代指自己和朋友。通过这两句诗,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颈联则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之情。诗人用“尘欺”来形容自己的白发,暗喻着时间的无情和生命的短暂;同时,“火爇蓬根有去程”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无奈和担忧。尾联则是全诗的情感升华之处。诗人以“不堪秋色背郧城”作为结尾,表达了自己对故土的眷恋之情以及对朋友离去的不舍。这种情感既深沉又含蓄,让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