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云芳草绕离鞭,敢对青楼倚少年。
秋色未催榆塞雁,人心先下洞庭船。
高歌酒市非狂者,大嚼屠门亦偶然。
车马同归莫同恨,古人头白尽林泉。
诗句释义
1 野云芳草绕离鞭 - 描述了一种景象,野云和芳草环绕着离别的鞭子。这里的“离鞭”可能指的是离开家乡或朋友时所携带的物品,象征着离别的情感。
- 敢对青楼倚少年 - 表示有勇气面对青楼(可能是妓院)并倚靠在年轻的男子身上。这表达了诗人对年轻男子的仰慕之情。
- 秋色未催榆塞雁 - 秋天的景色并没有催促榆塞(可能是指边塞地区)的大雁南飞。这里可能意味着诗人希望时间能够停留,不要匆忙离开,或是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人心先下洞庭船 - 人心已经先于洞庭湖的船只,暗示着人们的心情已经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 高歌酒市非狂者 - 在酒市高唱并非狂放不羁的人。这里可能意味着诗人在饮酒聚会中表现得既放松又自在。
- 大嚼屠门亦偶然 - 在屠户那里大口吃肉也是偶然的机会。这句话可能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的随遇而安,即使生活在艰苦的环境中也能找到乐趣。
- 车马同归莫同恨 - 无论是乘坐车辆还是骑马回家,都不应有相同的遗憾。这句话可能意味着诗人希望所有人都能以积极的心态回家,没有遗憾。
- 古人头白尽林泉 - 古代人的头发变白,都归于山林泉水之中。这可能表示诗人对于自然和长寿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人生的短暂和无常。
译文
野云芳草环绕离鞭,敢于面对青楼倚靠少年。秋色未曾催促榆塞雁,人心已经率先下洞庭。
高歌酒市非狂者,大嚼屠门亦偶然。车马同归莫同恨,古人头白尽林泉。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抒情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物行为,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和感悟。首句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向往。接下来的句子则通过对比年轻人的豪迈与自己的心情,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的淡然和豁达。诗中的“心”字多次出现,强调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状态。最后两句则通过对古人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时间和自然的深刻理解。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启发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