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东幕府十三州,敢望非才忝上游。
官秩已叨吴品职,姓名兼显鲁春秋。
盐车顾后声方重,火井窥来焰始浮。
一句黄河千载事,麦城王粲谩登楼。

【注释】

征东幕府:指东晋时王羲之任征东大将军的幕府。十三州:即东晋时王敦、王导、王恺、王敦弟司马睿等先后在东南地区建立的十三个割据政权,合称“三吴”。

敢望(yuàn):岂敢。非才忝上流:没有才能的人却位居高位。

盐车:指用盐腌的车,比喻官位。顾后声方重:犹言“顾瞻身后名”,意即顾视身后名声很重。火井窥来焰始浮:“火井”是传说中汲引海水入火的器具,这里喻指功名。窥来:犹言“窥探而来”。

一句黄河千载事,麦城王粲谩登楼:“一句话”指王敦举兵叛乱一事,“麦城”指南朝梁元帝萧绎被围于麦城(今湖北当阳)之事。

【赏析】

《春日投钱塘元帅尚父二首》,是王羲之晚年的作品,大约写于永和九年(353)。王敦谋逆作乱,王导与王敦有旧交,王导劝王敦不要发难;而王敦不听劝阻,起兵反晋。王羲之当时任会稽内史,所以王羲之写了这组诗给王敦。诗的前两首是劝勉之作,后一首则是讽刺之作。前两首诗以“征东幕府”为题,对王敦表示了不满和谴责,后一首则直接讥刺王敦。

第一首:“征东幕府十三州,敢望非才忝上游。”此篇是作者写给王敦的。因为王敦在东晋时曾担任过大都督、丞相、录尚书事等职,其地位相当于国家最高行政长官,故称王敦为“元帅”。此诗开头两句就表明了自己的观点——对王敦的所作所为非常不满。“十三州”是指当时东晋王朝统治的地区,包括长江以南和四川一带。王敦在东晋初年曾担任过荆州刺史、江州刺史、安西将军、镇南将军,后来又担任过镇北将军、大都督等职务。由于王敦掌握实权,东晋朝廷对他十分忌惮。因此,王敦虽然在东晋朝廷里担任着重要职务,但他的权势却并不显赫。

第二首:“官秩已叨吴品职,姓名兼显鲁春秋。”这两句是说,自己虽然担任过官职,但都是一些闲职,并没有做出什么成绩;而且自己的名誉也并不显赫。这里所说的“吴品职”是指吴国的最高职位,而“鲁春秋”则是春秋时期的史书。春秋时期,鲁国的史学家左丘明撰写了一部历史著作《左传》,后来这部书也被称之为《春秋》。这里王羲之把吴国的官职比作春秋时期的史书,暗示自己虽然担任过官职,却没有做出什么成就。

第三首:“盐车顾后声方重,火井窥来焰始浮。”这两句是说,自从顾荣死后,他的声誉就更加显赫了;而自从有了火井后,人们才开始知道它的作用。这里所说的“盐车”是指东汉人张温的盐车事件。当时张温和董卓的儿子张绣一起讨伐董卓,结果被张绣打败,最后只得投奔袁绍去了。张温临走时对朋友说:“如果我死在半路上,你们一定要给我烧一口薄铁锅。我要到半路的时候,你们就把锅里的水倒掉。等我到了那里,你们再给我烧开水。”果然,张温走到半路就死了,他的朋友按照约定为他烧了一口薄铁锅,然后等到半夜时把水倒掉了。第二天早晨,他们来到张温被杀的地方,发现张温的尸体已经腐烂了,于是又给他烧水喝。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煮豆燃萁”的故事。

第四首:“一句黄河千载事,麦城王粲谩登楼。”这两句是说,当年王导劝说王敦不要反叛,就是一件千载难逢的事情。而王粲登楼赋诗,抒发自己的感慨,更是让人感到可笑可悲。这里的“一句”是指当年王导劝说王敦不要反叛的话。而“麦城”则是指三国时蜀汉的将军黄忠驻守的城池。王粲曾登城赋诗,抒发自己的感慨之情。王羲之用“千载事”来形容王导劝说王敦不要反叛这件事情是多么的不容易啊!而“王粲谩登楼”则是指王粲登楼赋诗的行为是多么的荒唐可笑啊!

这首诗是王羲之写给王敦的劝诫之作,其中包含了很多对当时社会的深刻观察和思考。王羲之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王敦的不满和谴责,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国家的忧虑和担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