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忧衰老辱金台,敢望昭王顾问来。
门外旌旗屯虎豹,壁闲章句动风雷。
三都节已联翩降,两地花应次第开。
若比紫髯分鼎足,未闻馀力有琼瑰。
【注释】
- 《钱塘》:唐代诗人刘禹锡曾于贞元年间任过钱塘(今浙江杭州)刺史,所以此处以钱塘元帅称之。
- 尚父:指诸葛亮,这里代指刘禹锡。
- 金台:即金銮台,古代天子所居之地的别称,此代指朝廷。
- 昭王:即唐昭宗李晔,当时正在位,故称。
- 旌旗:古代帝王出行时所持的旗帜,此借喻朝廷中的文武大臣。
- 章句:指文章辞藻。风雷:比喻声势浩大,震撼人心。
- 三都节:指唐穆宗长庆三年(823年)发生的“牛李党争”,是唐代著名的政治事件之一。联翩降:指连续下降。
- 紫髯:指唐朝皇帝。分鼎足:指分治国家。
- 琼瑰:美玉。
【赏析】
此诗作于唐文宗开成四年(公元839年)。刘禹锡在长安任太子宾客期间,与宰相李德裕不和。这年三月,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刺史,途经扬州时写下了这首诗。
首联写自己对朝廷中那些权臣们的忧虑,希望他们不要像当年诸葛亮辅佐刘备那样来咨询自己。颔联说自己虽然已到衰老之年却仍愿为朝廷效力,希望有朝一日能听到自己的建议。颈联说自己虽已离京赴任,但京城中那些权臣们仍像往常一样聚集在朝廷里,而自己离开后,他们又纷纷上书请求皇上让他们回朝。尾联说自己虽已离开了朝廷,但是那些权臣们仍然在暗中争夺权力,希望皇上能够明察秋毫,不要让这些奸佞之徒继续为非作歹。全诗表达了刘禹锡对朝政腐败、官场黑暗的担忧和不满,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朝廷忠心耿耿、为国为民的决心和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