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惠秦皇事已闻,庙前高木眼前云。
楚王谩费闲心力,六里青山尽属君。
【注释】
四皓庙:指汉高帝刘邦曾请四位隐士出山辅佐朝政的典故。
汉惠:西汉惠帝刘盈,字惠。
秦皇:秦二世嬴胡亥,字子婴。
事已闻:史载刘邦平定三秦后,召见四皓于丰邑(今河南灵宝县西),请他们出仕辅助太子。四皓辞谢不出,刘邦为之筑高庙,尊为“四皓”,此称。
高木眼前云:比喻四皓的崇高品德。
楚王:指秦始皇,因他自称“朕”。
谩费闲心力:徒然耗费许多心思和人力。
六里青山尽属君:意思是说,六里长的青山全部归你所有了。
赏析:
这首诗写在丰邑拜祭四皓庙时的观感。首句点明地点、对象。接着写自己登上庙前的高树,远眺四周,只见眼前白云缭绕,景色宜人是也。然而这美好的景色,对于四皓而言,却毫无意义。他们不图荣华富贵,不贪权位,只求清静淡泊的生活,如今他们远离尘世,隐居山林,享受着大自然的清新空气和宁静生活,真可谓逍遥自在啊!末句则巧妙地用典。传说,秦始皇曾想建一道从长安直通到东海的“驰道”(御道),并下令说:“有敢议论者罪至死刑。”四皓听说此事,就对门人说:“始皇帝为人,我等知道他的为人,他一定会修筑驰道;但他一定不敢让驰道直达东海,因为东海距他国很远,如果他修到东海,那将使天下诸侯离心。”果然,当驰道工程即将完成时,始皇帝派人向四皓问计如何结束工程。四皓回答说:“我等知道始皇帝的为人,他绝不会这样做!”秦始皇一听大惊失色,忙问原因何在?回答说:“他为人好大喜功,喜欢炫耀自己,又听信了李斯等人的话。如果让他知道了这件事,一定会发怒,那就不好办了!我们不如假装生病,不去见他,这样也许可以免祸。”始皇帝无奈只好作罢。四皓后来继续隐居,直到秦亡才被征召回咸阳宫。诗中以秦皇为喻,意谓四皓的品格高尚,不为名利所动,即使身居高位也不忘本,所以能够安然无恙地终老天年。这是作者仰慕四皓而发出的由衷赞美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