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爱山归已迟,闲闲空度少年时。
余身定寄林中老,心与长松片石期。
“日日爱山归已迟,闲闲空度少年时。余身定寄林中老,心与长松片石期。”这几句诗通过描绘诗人对山林的深情和对未来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自然的生活态度。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日日爱山归已迟,闲闲空度少年时。”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山林的热爱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人每天爱恋着山中的美景,却因为种种原因而迟迟不愿离开。他享受着悠闲的时光,在山林中度过了一段又一段美好的青春岁月。这里的“日日”和“闲闲”分别用来形容诗人对山林的喜爱和对时间的态度。
“余身定寄林中老”,表达了诗人对晚年生活的美好憧憬。他认为自己的余生将会被寄托在山林之中,度过一个宁静而安详的晚年。这里的“余身”指的是诗人自己的身体,而“林中老”则描绘了他理想中的老年生活状态。这种生活状态不仅远离尘嚣,而且充满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尊重。
“心与长松片石期”,则是对诗人内心世界的深刻体现。他将自己的心灵比作长松,将与长松共存视为自己的愿望。同时,他还将自己与一块石头相提并论,表明了他对生命短暂和世事无常的认识。在这里,“长松”象征着坚韧不拔的品质,而“心与长松片石期”则表达了诗人对永恒价值的追求和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命的态度,以及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它体现了诗人对于人生的一种超然境界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他内心深处对于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接下来是对这首诗进一步的赏析:
- 首句“日日爱山归已迟”描绘了诗人每日都深爱于山,即使归家已晚也乐此不疲,这反映了诗人与山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
- “闲闲空度少年时”表现了诗人在闲暇之余悠然自得地度过青春年华的情境,强调了诗人在年轻时所享有的自由与闲适。
- 第二句“余身定寄林中老”暗示了诗人对自己未来归宿的选择——退隐山林,享受清静的退休生活。
- “心与长松片石期”则进一步升华了诗人的情感,将个人的生命体验与自然景观相结合,表达了超越生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哲学思想。
-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及对个人生活态度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及对人生价值的探索。
- 诗中没有直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或抱怨,而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哲理的思考,展示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坚定。
- 整体上,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心灵的触动和思考。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佳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