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初问法,因悟目中花。
忽值胡雏起,芟夷如乱麻。
脱身投彼岸,吊影念生涯。
迹与空门合,心将世路赊。
东田已芜没,南涧益伤嗟。
崇替惊人事,凋残感物华。
知君过我里,惆怅旧烟霞。
【注释】
《早春书怀寄李少府仲宣》:诗人在初春时节,因感时伤怀而写了这首诗。
“问法”,指佛教。佛教讲究戒律,故有“问法”一说。
“目中花”,喻佛性。
“胡雏起,芟夷如乱麻”:胡族的后代崛起,就像被乱麻所割。
“脱身”,指摆脱尘俗的束缚。
“投彼岸”:《维摩经》载,维摩诘居士于大林树下与文殊菩萨辩论后,心有所悟,乃入灭度而去。这里指脱离世俗尘缘。
“吊影”,指怀念亲人或朋友。
“迹与空门合,心将世路赊”:修行之人与佛法融合为一,但心却超然物外,不受世俗牵累。
东田:即东晋谢安宅第中的东园。崇替:指兴废变迁。
南涧:指王羲之的兰亭。
“过我里”:指路过我的居处。
【赏析】
此诗是诗人隐居期间,于早春时节写给友人的信。全诗写情真挚自然,用典精当贴切,风格沉郁悲壮。
首联“早年初问法,因悟目中花”,以佛教的“问法”起兴,点明题旨。“因悟”,即由“法”而“悟”。“目中花”喻佛性。佛性本具,不待外求。
颔联紧接“问法”,承前启下。诗人从自己的角度说,他早就明白了这个道理,所以对眼前出现的异族统治者(“胡雏”)并不惧怕。但是,他看到胡族统治者的所作所为(“芟夷如乱麻”),就感到十分痛心。这两句诗,一方面表现了诗人对民族压迫的深仇大恨;另一方面也表现出诗人对民族融合的热切期望。
颈联承上启下。诗人从胡族统治者的暴虐行径,联想到自己的身世遭遇。自己虽然已经脱离了尘网,但却依然不能忘情世事,依然无法摆脱人间的痛苦。诗人以“脱身”对“吊影”,“投彼岸”对“念生涯”,既写出了自己的处境和心情,又表现出对人间的眷恋之情。
尾联承上启下,写诗人对世事的感慨。诗人感叹人事的变迁无常,人世间的一切都已变得面目全非。同时,诗人也感叹自己的生命也将随之消逝殆尽。诗人用“迹与空门合,心将世路赊”来表达自己对世事的深深忧虑和无奈。
此诗语言质朴自然,感情真挚深沉,意境深远广阔,是一首难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