诏下酂侯幕,徵贤宠上勋。
才当持汉典,道可致尧君。
藩牧今荣饯,诗流此盛文。
水从吴渚别,树向楚门分。
宿寺期嘉月,看山识故云。
归心复何奈,怊怅在江濆。
【注释】
奉送陆中丞长源诏徵入朝:奉送,赠送。陆中丞长源,指陆长源,当时任监察御史;诏徵,皇帝的诏书征召。入朝,到京城做官。
诏下酂侯幕,徵贤宠上勋:诏令下达,授官给夏侯长源,表彰他的贤能和功勋。
才当持汉典,道可致尧君:才能应当掌握汉代的法度,道德可以辅佐尧帝那样的君王。
藩牧今荣饯,诗流此盛文:藩镇的长官今天在这里设宴为我饯行,诗人以这样的盛文来作别。
水从吴渚别,树向楚门分:分别时,水波从吴地的湖滨分开,树木从楚国的边邑分开。
宿寺期嘉月,看山识故云:住宿在寺庙,期待着好天气赏看山景,认识那旧时的云彩。
归心复何奈,怊怅在江濆:归心难忍,惆怅地留在江边。
【赏析】
《奉送陆中丞长源诏徵入朝》,这首诗是诗人对朋友陆长源的送别之作。全诗四十六字,前半部分写陆长源被朝廷征召赴京的情景,后半部分则抒发了作者的离别之情。
首联“诏下酂侯幕,徵贤宠上勋”,点明友人受朝廷征召赴京这一事实。“诏下”表明朝廷有正式的任命文书,陆长源由此获得官职。“酂侯”为汉代封爵名,此处借指陆长源。“幕府”即官府,指朝廷或官府的办公处所。“徵贤宠上勋”表明朝廷看重陆长源的贤能并给予他荣誉。这一句表达了朝廷对陆长源的重视和赞赏。
颔联“才当持汉典,道可致尧君”。这两句进一步强调了陆长源的才华和品德。“汉典”指汉代的法度,这里暗含陆长源应秉持汉代的传统美德。“尧君”指尧帝那样的明君,这里表示希望陆长源能够辅佐明君治理国家。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陆长源的期望和祝福。
颈联“藩牧今荣饯,诗流此盛文”。“藩牧”指藩镇的长官,这里借指陆长源。“荣饯”意为庆祝并送别,这一句描述了送别的场景。“诗流”指诗人,这里指诗人自己。“盛文”指优美的诗文。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陆长源在京城的美好祝愿,也暗示了诗人自己的不舍之情。
尾联“水从吴渚别,树向楚门分”描绘了离别的场景。“水从吴渚别”意味着江水从吴地的湖滨分开,形象地表现了江水的流动和离别的哀愁。“树向楚门分”意味着树木从楚国的边邑分开,象征着陆长源离开故乡的情景。这两句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表达了诗人对陆长源的依依不舍之情。
最后两句“宿寺期嘉月,看山识故云”则是对离别后生活的展望。“宿寺”指投宿寺庙,“嘉月”指美好的月份,这里暗示了陆长源将在新的环境中找到安宁和幸福。“识故云”意为识别旧时的云彩,这里的云彩可能寓意着诗人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待。这两句表达了对陆长源未来的祝福和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整首诗通过对陆长源被朝廷征召赴京这一事件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其未来的美好祝愿。同时,通过对自然景物的变化和离别场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不舍之情和对未来的期盼。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一首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送别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