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前岘山近,无路可登陟。
徒爱岘山高,仰之常叹息。
不如松与桂,生在重岩侧。
第一首:
门前岘山近,无路可登陟。
徒爱岘山高,仰之常叹息。
不如松与桂,生在重岩侧。
注释:
门:家门口,此处指代诗人的住所或官舍。
岘山:位于今湖北省襄阳市南,为楚地名胜。
无路:无法登上。
徒:徒然,白白。
仰之常叹息:仰视山峦而长叹,形容对山的高远景仰。
不如:比不上。
松、桂:均为木本植物,这里泛指各种树木。
重岩:高峻的山崖。
第二首:
感兴赠乌程李明府伯宜兼简诸秀才
乌程郡,即湖州。
明府:古时对州郡长官的尊称。
李明府:即李伯宜,乌程县(今属浙江湖州市)太守。
李公:对李明府的敬称。
伯宜:对李明府的敬称。
简:通“柬”,信札。
诸秀才:指当地的读书人。
赏析:
这两首诗是唐代诗人王驾所作的《题乌程厅》。这首诗以咏物起兴,通过赞美松桂比岘山高大,抒发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友人才华的赞赏之情。全诗意境高远,语言清新,富有哲理性。
诗的前半部分通过对岘山的描写,引出了后半部分的主题。作者首先描绘了家门口的岘山,然后表达了自己无法攀登的无奈。接着,作者又转而赞美了那些生长在高峻山崖边的松树和桂花,表示自己的志向远大。这种对比手法使诗歌更加生动有趣。
诗的最后一部分,作者通过赠诗给当地的朋友,表达了自己的感情和祝愿。他不仅赞扬了朋友的才能和品质,还祝愿他们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就,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这种表达方式既体现了作者的真诚友谊,也展示了他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