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三山口,吴王在时道。寂寞千载心,无人见春草。
谁识缄怨者,持此伤怀抱。孤舟畏狂风,一点宿烟岛。
望所思兮若何,月荡漾兮空波。云离离兮北断,鸿眇眇兮南多。
身去兮天畔,心折兮湖岸。春风胡为兮塞路,使我归梦兮撩乱。
【注释】三山:指太湖中的三座岛屿,在今苏州市西南洞庭山东南的太湖中。缄(jiān)怨者:指能体谅别人心事的人。
【译文】
太湖中的三座小岛,是吴王阖闾当年开凿的。千百年来,岛上空寂无声,只有春草长满。谁能够了解我的心意?我只好把心事寄托在这首诗中。我在湖上乘舟漂泊,害怕狂风,只看到一点灯火映在烟雨迷蒙的小岛之上。
想到远方的亲人,心中十分惆怅,月亮在湖面上荡漾,波光粼粼。北边云雾缭绕,鸿雁南飞,多情而远逝。我身在天边与家乡相隔,心却留在湖畔。春风把我吹到这陌生的路途中,使我归梦纷乱,心绪烦乱。
【赏析】
《古别离》,乐府《杂曲歌辞》旧题。本篇是一首写男女离别相思之苦的小诗。全诗四句,每句五言,句句用“兮”字结尾。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写情。首二句写三山景色,三、四句写主人公的愁闷和怅惘,末二句写主人公的思念之情。全诗意脉贯通,前后相承,一气呵成。
开头一句写太湖三山口的景色。太湖三山,即今江苏无锡境内的鼋头渚、缥缈峰、马山三座小岛,因形似巨笔,故又称作笔架山。吴王阖闾曾于公元前514年在此开凿石塘水道,使太湖水系沟通了长江和钱塘江,从此太湖成为东南地区的交通要冲。作者以“寂寞千载心,无人见春草”描写三山的荒凉景象,暗示了吴王开凿三山的历史。
第二联写主人公独自面对三山,百无聊赖,感慨万分。“谁识缄怨者?持此伤怀抱”。意思是说,有谁能了解我的心呢?我只能借写诗来抒发我内心的愁闷与悲伤。
第三联写主人公乘船夜游,只见一片孤灯映照在烟雨蒙蒙的湖面上,显得格外凄凉。“孤舟畏狂风”,写出船儿的孤独无助;“一点宿烟岛”,又显出夜晚的凄清。
第四联写主人公遥望远方的亲人,心情十分复杂。他想到故乡,但故乡离他很远;想到亲人,但亲人也远在他乡。他只能望着明月,让思绪飘荡。“月荡漾兮空波”“云离离兮北断”“鸿眇眇兮南多”三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月亮仿佛也在荡漾着波纹,白云仿佛也在向北飘移,大雁仿佛也在向南飞翔。诗人通过这些动作的反复描绘,表现了自己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
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身去兮天畔,心折兮湖岸。”意思是说,我离开了家乡到了天边,但我的心情还是被湖岸所牵动。这句诗表现了主人公对亲人的深深眷恋,也表达了他对家乡的依恋之情。
这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感情真挚深沉,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小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