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人千万户,生死系时君。
当璧便为嗣,贤愚安可分。
干戈长浩浩,篡乱亦纷纷。
纵有明在下,区区何足云。
【注释】:
- 楚歌十首:即《楚辞》。
- 楚人千万户:指楚国的广大民众。
- 生死系时君:百姓的生命安危都寄托在统治者身上。
- 当璧便为嗣:指楚怀王被秦国扣留后,秦昭王以美人玉璧贿赂怀王的宠姬,使怀王同意立其子子兰为太子,自己则立子兰为王(《史记·屈原列传》)。
- 贤愚安可分:指天下的贤愚好坏不能分辨。
- 干戈长浩浩:指战争不断进行,烽火连天。
- 篡乱亦纷纷:指篡夺皇位的阴谋诡计不断发生。
- 纵有明在下:即使君主英明,也难以挽救国家的危亡。
- 区区何足云:微不足道,不值得一提。
【赏析】:
《楚歌十首》是一首讽刺诗。诗人用楚人的口吻,对当时的政治腐败和战乱局面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
第一句“楚人千万户”,“千万”形容楚国人口众多,而“楚人”则说明这些人口都是楚国的居民。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楚国的人民成千上万,他们的生死完全依赖于君王。
第二句“生死系时君”,进一步强调了国家命运与君王密切相关,君王的一言一行都牵动着人民的心。这种观点在当时是非常普遍的,因为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政治形势决定了君王的权力地位至关重要。
第三句“当壁便为嗣”,指的是楚怀王被秦国扣留后,秦王用美人玉璧贿赂怀王的宠姬,使怀王同意立其子子兰为太子,自己则立子兰为王。这一事件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争议,有人认为这种做法是对君王的不忠,有人认为这只是一时的权宜之计。然而,无论哪种观点,都无法改变一个事实,那就是秦国在利用楚国的弱点来巩固自己的统治。
第四句“贤愚安可分”,则是对当时政治腐败现象的一种批判。当时的政治舞台上,权力斗争激烈,各种势力纷争不断。在这种背景下,一些官员为了个人的利益而出卖国家利益,甚至勾结外部势力来谋取私利。这种现象在当时是非常普遍的,也是导致国家动荡不安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五句“干戈长浩浩”,形象地描绘了战争连绵不断、烽火连天的景象。这是由于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政治形势决定的,也是导致国力衰弱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六句“篡乱亦纷纷”,则是指当时篡夺皇位的阴谋诡计不断发生。这些阴谋诡计往往来自于朝廷内部或者外部势力,它们不仅破坏了国家的政治稳定,也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
第七句“纵有明在下”,则是对当时政治黑暗现状的一种批判。尽管有一些明智的君主存在,但他们往往受到各种势力的排挤和打击,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这种情况在历史上屡见不鲜,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黑暗面。
最后一句“区区何足云”,则是诗人对自己政治理想的一种表达。他认为,尽管自己在政治上取得了一些成就,但离真正的理想还很远。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改变这种状况,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