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静晓风微,凌晨带酒归。
远山笼宿雾,高树影朝晖。
饮马鱼惊水,穿花露滴衣。
娇莺似相恼,含啭傍人飞。
【解析】
题干要求是“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要理解诗词内容。
“早归”是全诗的首句,也是全诗的纲领,所以第一句要译为“我早早地回来了”。
“春静晓风微,凌晨带酒归”,意思是说春天安静,早上有微风,清晨带着酒意归来。这句中“春静”、“微风”等词,写出了诗人在春天里早起的感受;“凌晨”、“酒意”则表明了诗人的兴致很高。“带酒”一词,说明诗人是在饮酒作乐之后才回来的,因此,可以推断出他可能是在游玩后归来。
接下来的三联描写的是诗人回家后的所见所闻。第二联中的“远山笼宿雾,高树影朝晖”,写的是诗人走在归途上,看到远处的山峰被早晨的薄雾笼罩起来,高大的树木投下斑驳的影子,太阳刚刚升起,光芒四射。第三联写的是“饮马”的场景,“鱼惊水”表现了诗人骑马经过时惊动了水中之鱼。第四联写的是“穿花露滴衣”,诗人行走在花丛中,衣服上的露珠滴滴落下。第五句写的是“娇莺似相恼”,这里的“娇莺”指鸣叫的黄莺鸟,诗人似乎听到了莺声,觉得有些不悦。最后一句“含啭傍人飞”,写的是莺鸟似乎在抱怨着什么,又像是在向人诉说着什么,随后飞走了。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所作,描绘了诗人春日归家的情景。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展现在读者眼前,展现了春天的美好。
【答案】
译文:
春日天晴,清晨时分,带着酒气回家。
远处的群山像被夜幕笼罩一样,笼罩在这层轻薄的雾中。
高高的树梢映衬出旭日初升时的光辉。
骑马经过时惊动了水中的游鱼。
穿过花丛中露水沾湿了我的衣裳。
黄莺儿好像在抱怨着我,又似乎是在向我诉说着什么。
最后她飞走,留下一串哀婉的音符。
赏析:
《早归》是唐代诗人王建的作品。全诗共八句,每句五字,韵脚均属于入声六月韵部。诗写春日归家情景,语言朴素自然,情感真挚感人。
开头两句“早归”,“春静晓风微,凌晨带酒归”交代了时间、地点和人物,点出了季节,也透露了诗人的心情。“早归”二字,既是全诗的纲领,也暗示了诗歌的内容。“春静”二字,既渲染了环境气氛,也暗示了人物心情。“晓风微”三字,既交代了时间(清晨),也交代了天气(微风)。一个“带”字,既写出了诗人的兴奋之情,也暗示了饮酒作乐的原因——赏春。“凌晨”二字,点明了诗人归来的时间。
中间三联是诗人归途中所见所闻。“远山笼宿雾,高树影朝晖”两句,写诗人走在归途上的景象。“宿雾”二字既交代了时间(清晨)也暗示了天气(晨雾)还暗示了诗人的心情:诗人陶醉于春日美景之中。“高树影朝晖”不仅写出了树木的特点,也写出了阳光的特点(高照),更暗寓了诗人的心情——喜悦。“鱼惊水”三字,既写出了诗人骑马经过时惊动了水中之鱼,又暗寓了诗人的心情——兴奋。“穿花露滴衣”一句既写出了诗人骑马过花丛,露珠沾湿了衣衫,也暗寓了诗人的心情——愉悦。“娇莺似相恼”,这里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莺儿仿佛在抱怨着什么。莺儿的叫声很美,但作者却认为它是在“相恼”,这是对自然界的热爱与赞美,更是对生活的热爱与赞美。
最后两句“娇莺似相恼,含啭傍人飞”,是说莺儿仿佛在抱怨着什么,又似乎是在向人诉说着什么,随后就飞走了。这一结尾既含蓄又深刻,耐人寻味。
这首诗通过对春日里归家途中的所见所闻的描绘来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及对美好生活的珍惜之情,表达了对生活美好的热爱之情以及对自然的热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