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剑锋刃涩,犹能神彩生。
有时雷雨过,暗吼阗阗声。
主人閟灵宝,畏作升天行。
淬砺当阳铁,刻为干镆名。
远求鸊鹈莹,同用玉匣盛。
颜色纵相类,利钝颇相倾。
雄为光电烻,雌但深泓澄。
龙怒有奇变,青蛇终不惊。
【赏析】
《三叹》是一首咏剑的诗,诗人以“三叹”作题。此诗前四句写剑之锋利,后八句写剑之神异。最后两句写剑之神奇,雄为光电烻(yin zhōu音宗)。
首联“孤剑锋刃涩,犹能神彩生。”这二句,诗人以“锋刃涩”、“神彩生”作比。“孤剑”即宝剑;“锋刃涩”,指其锋利;“神彩生”指它神采焕发,光彩照人。这里,诗人用拟人的手法,赋予“剑”以人格,表现了它的锐利与神采。诗人以“孤”、“涩”作比,突出了剑之孤独、高超。
颔联“有时雷雨过,暗吼阗(tián)阗声。”这二句,诗人以“雷雨过”作比。诗人把“雷雨”和“剑”相对比,突出了剑之锐利。“暗吼阗阗声”指剑在雷雨中发出震耳欲聋的声响。“有时”一词,写出了剑在关键时刻所发挥的作用。
颈联“主人閟(bì闭)灵宝,畏作升天行。”这二句,诗人以“主人”和“灵宝”作比。诗人用“主”字,写出了剑的主人,即铸剑者,他十分珍视这柄宝剑,生怕它飞上九天。“閟”字写出了主人对剑的保护之情。
诗人以“淬砺(cuì lì)当阳铁,刻为干镆(wěi huó未侯)名。”“淬砺当阳铁”,指剑在磨砺过程中,经过高温淬火,变得锋利无比。而“干镆名”,则是指剑的威名。诗人用“淬”、“砺”二字,写出了剑在锻造过程中经受了严酷的磨练,才使它变得锋利无比。同时,也写出了铸剑者对剑的珍视和爱护之情。
尾联“远求鸊鹈莹,同用玉匣盛。”这二句,诗人用“鸊鹈”和“玉匣”作比。诗人用“远求”二字,说明铸剑者对剑的追求已经到了追求极致的地步。同时,也写出了剑之珍贵。而“同用玉匣盛”,则表明铸剑者为了保护好这柄宝剑,不惜使用最珍贵的玉石来制作剑匣。
尾联“颜色纵相类,利钝颇相倾。”这二句,诗人以“颜色”、“利钝”作比。诗人用“颜色”“利钝”这两个词语,写出了剑的色彩与形状各异,但它们都有锋利的一面,都有一定的杀伤力,所以彼此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较量的关系。
尾联“雄为光电烻(yin zhōu音宗),雌但深泓澄。”这二句,诗人以“雄”和“雌”作比。诗人用“光电烻”“深泓澄”两个词语,分别写出了雄剑和雌剑的特点:雄剑有如闪电般的光芒,雌剑则有如深潭般的幽静。这两句既表现了剑的不同特点,也进一步突出了剑之神奇。
这首诗以“三叹”为题,实际上只有四句,却写了九个典故,其中七个出自《庄子》。诗人巧妙地将这些典故融入诗中,使全诗充满了神秘色彩,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
从艺术角度看,此诗采用了比兴手法。“孤剑锋刃涩”,“有时雷雨过,暗吼阗阗声”,“主人閟灵宝”,“淬砺当阳铁”等诗句都是用比喻的写法来描写宝剑的形象。而“远求鸊鹈莹,同用玉匣盛”“颜色纵相类,利钝颇相倾”则是通过比喻来表达作者的情感。
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李白诗歌的艺术风格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