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岁学仙侣,各在无何乡。
同时骛名者,次第鹓鹭行。
而我两不遂,三十鬓添霜。
日暮江上立,蝉鸣枫树黄。

【注释】

解秋十首:指《解愁秋思》一诗。

往岁学仙侣:指前一年秋天我也曾学作仙人,和道士们一起修道炼气。往岁,去年,前一年;学仙侣,指和道士一起修炼神仙的伙伴。

各在无何乡:各人都在没有具体地方的地方修炼,没有具体的居所。

同时骛(wù)名者:同在一起追求功名的人。骛名,追求功名。

次第鹓鹭行:按照等级顺序,像鹓和鹭那样排成一行前进。次第,顺序。鹓,古代一种鸟。

而我两不遂:而我们却都没有实现愿望。两,表示并列。“不遂”,不能实现。

三十鬓添霜:我的年纪已经三十岁了,鬓角的头发已增添了白发。

日暮江上立:天黑的时候,我在江边站着观望。

蝉鸣枫树黄:傍晚时分,树上的蝉叫个不停,一片黄色的落叶飘落下来。

【赏析】

这是一首抒写仕途蹭蹬、功业未成的感伤诗。诗人用对比和衬托手法,把自己与一般趋时之人的境遇加以对照,突出地表达了自己的失意与苦闷之情。

开头两句,诗人回顾去年秋天曾学为仙人,并与道士们一起修炼神仙的情景:“往岁学仙侣,各在无何乡。”这里,他以“无何乡”来说明自己修炼之处是无形无影的,既超脱又神秘。接着,诗人笔锋一转,写自己与那些同道人一样,追求功名利禄、仕宦升迁的人们不同,他们“次第鹓鹭行”,而自己则“两不遂”。意思是说,虽然大家都想飞黄腾达、光宗耀祖,可自己却一事无成,始终未能实现。

中间四句,进一步抒发自己的失意与苦闷:“而我两不遂,三十鬓添霜。”这里,诗人用“三十”来形容自己的年龄,用“鬓添霜”来比喻自己的发白。这两句是说自己年华虚度,志向难酬。

最后两句,诗人写黄昏时分,站在江边观看天色渐晚、蝉声不断、落叶纷纷的景象:“日暮江上立,蝉鸣枫树黄。”在这里,诗人以“日暮”来渲染气氛,烘托心境;以“枫树黄”来点染环境,渲染悲凉。这两句是说自己孤独地立在江边,看着落日余晖映照下的江水,聆听着远处阵阵蝉鸣和飘落的树叶声,心中不免涌起一股莫名的忧伤与失落之感。

这首诗语言平易通俗,却含蓄蕴藉,耐人咀嚼。它通过对比手法来突出诗人的失意与苦闷,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气氛,使整首诗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