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不解走,兽不解飞。两不相解,那得相讥。犬不饮露,蝉不啖肥。
以蝉易犬,蝉死犬饥。燕在梁栋,鼠在阶基。各自窠窟,人不能移。
妇好针缕,夫读书诗。男翁女嫁,卒不相知。惧聋摘耳,效痛颦眉。
我不非尔,尔无我非。

诗句解析与翻译

诗中关键词及其释义:

  • 鸟不解走: 描述鸟类不会因外界环境或人类行为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习性。
  • 兽不解飞: 同样,野兽不会因人类的干预而改变飞翔的能力。
  • 那得相讥: 表示两者之间的差异和不同是自然形成的,不应该相互指责。
  • 犬不饮露,蝉不啖肥: 指出某些动物的行为习性是天然适应的,与食物无关。
  • 以蝉易犬,蝉死犬饥: 比喻用一种生活方式(如蝉)去换另一种生活方式(如犬),最终导致双方都不满意。
  • 燕在梁栋,鼠在阶基: 描绘了燕子和老鼠各自在自己适合的环境中安家。
  • 各自窠窟,人不能移: 强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位置,不应受到外界的干扰或改变。
  • 妇好针缕,夫读书诗: 描述了夫妻二人各自擅长不同的技能,但并不意味着他们之间缺乏交流或理解。
  • 男翁女嫁,卒不相知: 指男性作为长辈和女性作为晚辈的婚姻关系是传统且自然的。
  • 惧聋摘耳,效痛颦眉: 描述了人们害怕听力受损或面部痛苦而做出的不当行为,即试图通过外在的改变来掩盖内心的不适。

翻译:

  1. 鸟不懂飞走/兽不懂飞上天,两者互不理解,怎能互相责备。
  2. 狗不吃露水/蝉不吃肥美,这是它们天生的习性。
  3. 把蝉换成犬,结果蝉死了,犬也饿着。
  4. 燕子筑巢于梁上,老鼠筑巢于屋檐下,各在其位,无人能移动。
  5. 妻子善于缝纫,丈夫喜欢读书吟诗。
  6. 男子做翁为长辈,女子出嫁成为媳妇,终究彼此不了解。
  7. 害怕耳聋摘掉耳朵,模仿疼痛皱眉蹙额。
  8. 我并没有指责你/你没有指责我,我们都是清白的。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个体差异、本性和固有行为的尊重。通过对比“鸟”、“兽”与“犬”、“蝉”,以及“男女”等不同群体,诗人揭示了每一种生物都有其适应的环境和发展的方式,应被尊重而不是随意改变。同时,诗中提到的“惧聋摘耳,效痛颦眉”反映了人们在面对自身问题时可能采取的不恰当的解决方式,提示读者应以更宽容和理解的心态对待他人。整首诗体现了古代中国文人对于和谐相处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同时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性别观念与家庭结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