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石攀萝去不迷,行时举步似丹梯。
东轩海日已先照,下界晨鸡犹未啼。
郭里云山全占寺,村前竹树半藏溪。
谢公吟望多来此,此地应将岘首齐。
《和于中丞登扶风亭》是唐代诗人方干的一首七言律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翻译和赏析:
- 诗句解析:
- 避石攀萝去不迷:在攀登石头或攀爬藤萝时,方干没有感到迷茫。这里的“避石”可能指躲避危险或困难,而“攀萝”则暗示着努力向上攀登。整个句子传达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从容与坚定。
- 行时举步似丹梯:行走时,每一步都仿佛踩在了红色的梯子上,形容走路稳健有力。
- 东轩海日已先照:东边的阁楼(轩)被海日照亮,表明诗人所处的位置非常靠近海边,且能看到日出。
- 郭里云山全占寺:周围的云山都被占据,形成了寺庙的背景。这里的“云山”可能指的是自然景色,而“占寺”则意味着这些自然景观成为了人们活动的场所,也可能暗示着某种精神寄托的存在。
- 村前竹树半藏溪:村子前的竹林和树木只露出一半身子,与溪水相伴。这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乡村景象。
- 谢公吟望多来此:许多文人墨客来这里吟咏观赏,表达了这个地方的文化价值和吸引力。
- 此地应将岘首齐:这里应该与岘山并列,成为名胜之地。
- 译文:
避开石头和藤蔓,我毫不迷惘地前行,每走一步都如踏在红色的梯子上。东边阁楼被海日照亮,下界还未响起晨鸡的啼鸣声。周围的云山占据了寺庙的位置,村庄前的竹林和树木只露出一半身子,伴随着溪流。许多文人墨客来这里吟咏观赏,我认为这里应该与岘山并列。
-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扶风亭周围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活动,展现了诗人对这一地点的热爱。同时,诗人通过对周围环境的细致描绘,不仅表达了个人的情感体验,也传递了一种对自然和历史的敬畏之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有视觉上的美景,也有心灵上的感悟,是一首富有生活气息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