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主司看荐士,明年应是不参差。
须凭吉梦为先兆,必恐长才偶盛时。
北阙上书冲雪早,西陵中酒趁潮迟。
郤诜可要真消息,只向春前便得知。

《送王霖赴举》是唐代诗人方干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沉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友人参加科举考试的美好祝愿和深情厚谊

首句“自古主司看荐士,明年应是不参差”直接点出主题,自古以来,主考官们都是挑选推荐有才能的人进入官场,而王霖明年参加科举考试,相信他一定能脱颖而出,不与其他竞争者产生太大的参差差异。这里的“不参差”既表达了对未来的期望,也寄托了对方霖才华的认可。

第二句“须凭吉梦为先兆,必恐长才偶盛时”进一步描绘了王霖参加科举考试的场景。他认为,只有通过一个好梦,才能成为这次科举考试的吉祥之兆,同时也担心在人才众多的时期,王霖的才华可能会受到限制。这既是对王霖的鼓励,也是对其未来路途的忧虑。

第三、四句“北阙上书冲雪早,西陵中酒趁潮迟”则具体描写了王霖在科举考试中的不同情境。一方面,他在北阙(古代皇帝居住的地方)上书,希望能得到皇帝的青睐;另一方面,他中酒后趁着潮水退去的机会,想要赶在其他人之前完成自己的试卷。这里既有对王霖努力的赞扬,也有对其命运多舛的同情。

最后两句“郄诜可要真消息,只向春前便得知”则是全诗的高潮。郄诜,历史上著名的宰相,他的名声一直传颂至今。这里借指王霖如果能取得好成绩,那么他的消息将会如同郄诜一样被传扬开来。同时,这句话也表达了一种期待,希望王霖能在今年春天之前就传来好消息。

《送王霖赴举》不仅是一首送别诗,更是一首充满情感与希望的作品。它通过对科举考试这一人生重要事件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友人深深的祝福和期盼。这首诗不仅表现了唐代科举文化的特点,同时也展示了诗人方干的诗歌风格和才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