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目下看浮世事,方知峭崿与天通。
湖边风力归帆上,岭顶云根在雪中。
促韵寒钟催落照,斜行白鸟入遥空。
前人去后后人至,今古异时登眺同。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作品。诗中描绘了登高望远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让我们逐句解读这首诗。

  1. 登龙瑞观北岩:这一句表明了诗人所处的位置,即登上了龙瑞观的北岩,这是一个高处,可以俯瞰整个景色。

  2. 纵目下看浮世事:诗人放眼望去,看到了世间的浮华纷扰。这里的“浮世事”指的是世间的名利、欲望等。

  3. 方知峭崿与天通:通过观察周围的环境,诗人认识到自然界的壮丽与高耸入云的山峰连接在一起。这里的“峭崿”指的是陡峭的山峰,“与天通”则表示山峰之高,似乎直通天际。

  4. 湖边风力归帆上:诗人观察到湖边的风力使得帆船能够乘势而上。这里的“风力”指的是自然的力量,而“归帆上”则形容帆船在风力的作用下,顺利航行。

  5. 岭顶云根在雪中:诗人继续观察,发现山岭顶部的云雾缭绕,仿佛云根生长在积雪之中。这里的“云根”可能是指山上的雾气或者云雾,而“在雪中”则形容这些云雾在雪地中的形态。

  6. 促韵寒钟催落照:诗人听到急促的钟声,感受到了夕阳西下的景象。这里的“促韵”指的是急促的节奏,而“寒钟”则形容钟声清冷。

  7. 斜行白鸟入遥空:诗人看到一群白色的大鸟斜着飞行,飞向遥远的天空。这里用“白鸟”来形容鸟儿的颜色,而“入遥空”则形容鸟儿飞翔的方向。

  8. 前人去后后人至:诗人感慨时间的流逝,前人已经离去,而后人仍在继续前行。这句诗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哀叹和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9. 今古异时登眺同:最后,诗人总结说古今不同时期的人都在登山远眺,但所见景色却是一样的。这里的“异时”指不同的时间,“同”则是相同的意思。

这首诗主要表现了诗人登高望远时的所见所感。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时光变迁的反思,诗人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这首诗语言流畅,意象丰富,是一首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