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宫内宴明朝日,玉树新妆逞娇逸。
三阁霞明天上开,灵鼍振擂神仙出。
天花数朵风吹绽,对舞轻盈瑞香散。
金管红弦旖旎随,霓旌玉佩参差转。
璧月夜满楼风轻,莲舌泠泠词调新。
当行狎客尽持禄,直谏犯颜无一人。
歌舞未终乐未阕,晋王剑上黏腥血。
君臣犹在醉乡中,一面已无陈日月。
圣唐御宇三百祀,濮上桑间宜禁止。
请停此曲归正声,愿将雅乐调元气。

【注释】

玉树:比喻女子的美貌。曲:乐曲名。陈宫:指唐玄宗的宫殿。明朝:即明晨,明日之意。三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霞光:日光。灵鼍:神龟,古代传说中能吐气成云的神兽。振擂:击鼓。天花:天上的花。对舞:跳舞。瑞香:香气。金管红弦:指乐器中的金色琴弦和红色琴弦。旖旎(yǐn nǐ):柔美的样子。霓旌玉佩:彩虹般的旗子,珍珠玉佩。璧月夜:明亮的月光下的夜晚。莲舌:像莲花一样的舌头。泠泠:清凉的声音。直谏:直言劝谏。犯颜:冒犯皇帝的脸色。狎客:指亲近宾客。持禄:指做官谋利。晋王:指唐玄宗。剑上:剑刃上。陈日月:指唐朝的江山社稷。圣唐:指唐朝。御宇:统治国家。三百祀:三百年的祭祀。濮上桑间:指濮水边和桑林间的幽静之地。宜禁止:应该禁止。正声:正确和谐的音律。

【赏析】

这首诗作于公元758年的春天,当时安禄山叛军攻陷洛阳后,唐玄宗在成都被迫避乱,诗中有“晋王剑上黏腥血”句,说明诗人是在描写唐玄宗逃难时的悲惨情景。全诗通过描绘宫廷音乐宴乐的场面,表现了作者对统治者沉湎酒色的不满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开头四句写宫中宴乐。“玉树曲”,曲名。这一句以玉树起兴,点明是宫廷之乐。“陈宫内宴明朝日”,意思是说,明天就要举行宫廷宴会了。“新妆逞娇逸”,意思是说,宫中美女打扮得十分艳丽,娇媚动人。“三阁霞明天上开”,意思是说,天上的彩霞从三个宫殿里升起。“灵鼍振擂神仙出”,意思是说,神龟在擂鼓动地,仙人也随之而出。“天花数朵风吹绽”,“金管红弦”两句写音乐演奏。“霓旌玉佩参差转”,意思是说,乐队中的霓裳羽衣舞女翩翩起舞,仙女们也随乐起舞。“璧月夜满楼风轻”,意思是说,明月当空,风清夜静,楼台之上歌舞升平。“莲舌泠泠词调新”,意思是说,美妙动听的歌声不断传来,词调清新。

中间四句写歌妓舞女们的舞蹈表演及所奏乐器。“金管红弦”两句写乐队的吹奏乐器。“对舞轻盈瑞香散”,意思是说,舞女们轻盈优美地跳起了舞蹈,她们身上散发出阵阵清香。“霓旌玉佩”两句写歌妓们的服装和头饰。“参差转”,意思是说,歌妓们的服饰随着乐曲的节奏而飘然旋转。

下面八句写宫女的歌唱和侍奉。“当行狎客尽持禄”,意思是说,那些趋炎附势的贵妇们都在争着去讨好唐玄宗。“直谏犯颜无一人”,意思说,敢于直言进谏的人没有一个人敢去触怒皇帝。

最后四句写歌妓们为唐玄宗唱歌的情景。“歌舞未终乐未阕”,意思是说,歌舞尚未结束,音乐还没有停歇。“晋王剑上黏腥血”,意思是说,在晋王的宝刀上沾满了鲜血。“君臣犹在醉乡中,一面已无陈日月”,意思是说,皇上和大臣还在醉生梦死之中,唐朝江山社稷已经危如累卵了。“圣唐御宇三百祀,濮上桑间宜禁止”,意思是说,伟大的唐王朝统治国家已经有三百年的历史了,濮水一带桑田之间应当严禁歌舞淫秽之事,恢复正音。

这首诗通过对宫廷宴乐的描述,反映了安史之乱期间社会现实的黑暗面,同时表达了作者对朝廷的忧虑以及对社会风气的关注和批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