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中空寂舍,阶下终南山。

高卧一床上,回看六合间。

浮云几处灭,飞鸟何时还?

问义天人接,无心世界闲。

谁知大隐者,兄弟自追攀。

同王昌龄裴迪游青龙寺昙壁上人兄院集和兄维
林中空寂舍,阶下终南山。
高卧一床上,回看六合间。
浮云几处灭,飞鸟何时还?
问义天人接,无心世界闲。
谁知大隐者,兄弟自追攀。

注释:

  • 同王昌龄裴迪游青龙寺昙壁上人兄院集和兄维:与王昌龄、裴迪一同游览青龙寺中的昙壁上人兄院并作诗以和兄长裴维。
  • 林中空寂舍:林中空旷寂静,寺院的屋舍显得格外清静。
  • 阶下终南山:台阶之下是终南山,描绘出一幅宁静而深远的山景图。
  • 高卧一床上:在床上悠闲地躺着,形象地展现了诗人安逸的生活状态。
  • 回看六合间:回首望向天地之间,体现了诗人对世界的广阔视野和深邃思考。
  • 浮云几处灭:云彩在天空中飘荡,有时消失不见;
  • 飞鸟何时还:鸟儿自由飞翔,不知何时会归巢;
  • 问义天人接:询问天意与人意的相通之处,表达了对宇宙真理的思考;
  • 无心世界闲:形容诗人超脱世俗,内心平静无波。
  • 谁知大隐者:谁又能理解真正的隐居之人呢?
  • 兄弟自追攀:尽管兄弟之间有着深厚的情感,但仍然不断追寻更高的境界。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与朋友游历青龙寺时所作。首联“林中空寂舍,阶下终南山”描写了青龙寺周围幽静的环境,以及终南山的壮丽景色,营造了一个远离尘嚣、心灵得以放松的场景。颔联“高卧一床上,回看六合间”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寺院中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通过“高卧一床”和“回看六合”两个动作,展现了诗人内心的超然和对世界的洞察。颈联“浮云几处灭,飞鸟何时还?”则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界变化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生命短暂、世事无常的思考。尾联“问义天人接,无心世界闲”表现了诗人追求精神自由、与世隔绝的生活态度。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生活的感悟,展现了诗人淡泊名利、追求心灵自由的高尚情操。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追求精神升华的美好愿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