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将边地比京都,八月严霜草已枯。
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
【注释】
九日:重阳节。边地:指西北边境地区。京都:这里泛指长安。八月:农历九月。严霜:浓重的寒霜。草已枯:草木凋零,草木枯黄。登高:登上高处。樽酒:酒杯。不知:不能确定。菊花:重阳节的习俗,插菊花、赏菊。赏析:这是一首重阳节作的七绝。作者在诗中以比兴手法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同时寄寓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全诗语言清新,意境幽雅。
莫将边地比京都,八月严霜草已枯。
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
【注释】
九日:重阳节。边地:指西北边境地区。京都:这里泛指长安。八月:农历九月。严霜:浓重的寒霜。草已枯:草木凋零,草木枯黄。登高:登上高处。樽酒:酒杯。不知:不能确定。菊花:重阳节的习俗,插菊花、赏菊。赏析:这是一首重阳节作的七绝。作者在诗中以比兴手法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同时寄寓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全诗语言清新,意境幽雅。
回首见床空出自《杂曲歌辞古别离》,回首见床空的作者是:王缙。 回首见床空是唐代诗人王缙的作品,风格是:诗。 回首见床空的释义是:回首见床空,意味着回头看到床铺空荡荡的,形容离别后所留下的空寂和凄凉。 回首见床空是唐代诗人王缙的作品,风格是:诗。 回首见床空的拼音读音是:huí shǒu jiàn chuáng kōng。 回首见床空是《杂曲歌辞古别离》的第8句。 回首见床空的上半句是:
谁能待明月出自《杂曲歌辞古别离》,谁能待明月的作者是:王缙。 谁能待明月是唐代诗人王缙的作品,风格是:诗。 谁能待明月的释义是:谁能待明月:谁能够等待那皎洁的明月。这里“明月”常用来比喻纯洁美好的情感或期待,诗人用“谁能待”来表达对这种美好情感的渴望与无奈。 谁能待明月是唐代诗人王缙的作品,风格是:诗。 谁能待明月的拼音读音是:shuí néng dài míng yuè。
罗衣飘暮风出自《杂曲歌辞古别离》,罗衣飘暮风的作者是:王缙。 罗衣飘暮风是唐代诗人王缙的作品,风格是:诗。 罗衣飘暮风的释义是:罗衣飘暮风:形容女子身着轻柔的衣裳,在傍晚的风中飘动的景象。 罗衣飘暮风是唐代诗人王缙的作品,风格是:诗。 罗衣飘暮风的拼音读音是:luó yī piāo mù fēng。 罗衣飘暮风是《杂曲歌辞古别离》的第6句。 罗衣飘暮风的上半句是: 高堂静秋日。
高堂静秋日出自《杂曲歌辞古别离》,高堂静秋日的作者是:王缙。 高堂静秋日是唐代诗人王缙的作品,风格是:诗。 高堂静秋日的释义是:高堂静秋日:指秋天里安静的高堂,形容家中宁静的秋景。 高堂静秋日是唐代诗人王缙的作品,风格是:诗。 高堂静秋日的拼音读音是:gāo táng jìng qiū rì。 高堂静秋日是《杂曲歌辞古别离》的第5句。 高堂静秋日的上半句是:泪落兰丛中。 高堂静秋日的下半句是
泪落兰丛中出自《杂曲歌辞古别离》,泪落兰丛中的作者是:王缙。 泪落兰丛中是唐代诗人王缙的作品,风格是:诗。 泪落兰丛中的释义是:泪落兰丛中:形容女子离别时悲伤至极,泪水洒落在兰花丛中。 泪落兰丛中是唐代诗人王缙的作品,风格是:诗。 泪落兰丛中的拼音读音是:lèi luò lán cóng zhōng。 泪落兰丛中是《杂曲歌辞古别离》的第4句。 泪落兰丛中的上半句是: 含辞未及吐。
含辞未及吐出自《杂曲歌辞古别离》,含辞未及吐的作者是:王缙。 含辞未及吐是唐代诗人王缙的作品,风格是:诗。 含辞未及吐的释义是:含辞未及吐:话到嘴边却未说出。 含辞未及吐是唐代诗人王缙的作品,风格是:诗。 含辞未及吐的拼音读音是:hán cí wèi jí tǔ。 含辞未及吐是《杂曲歌辞古别离》的第3句。 含辞未及吐的上半句是:相对映兰丛。 含辞未及吐的下半句是:泪落兰丛中。 含辞未及吐的全句是
相对映兰丛出自《杂曲歌辞古别离》,相对映兰丛的作者是:王缙。 相对映兰丛是唐代诗人王缙的作品,风格是:诗。 相对映兰丛的释义是:相对映兰丛:面对面地站在兰花丛中。 相对映兰丛是唐代诗人王缙的作品,风格是:诗。 相对映兰丛的拼音读音是:xiāng duì yìng lán cóng。 相对映兰丛是《杂曲歌辞古别离》的第2句。 相对映兰丛的上半句是:下阶欲离别。 相对映兰丛的下半句是: 含辞未及吐。
下阶欲离别出自《杂曲歌辞古别离》,下阶欲离别的作者是:王缙。 下阶欲离别是唐代诗人王缙的作品,风格是:诗。 下阶欲离别的释义是:下阶欲离别:指站在下阶上,心中已经有了离别的打算。 下阶欲离别是唐代诗人王缙的作品,风格是:诗。 下阶欲离别的拼音读音是:xià jiē yù lí bié。 下阶欲离别是《杂曲歌辞古别离》的第1句。 下阶欲离别的下半句是:相对映兰丛。 下阶欲离别的全句是:下阶欲离别
但问君恩今若为出自《青雀歌》,但问君恩今若为的作者是:王缙。 但问君恩今若为是唐代诗人王缙的作品,风格是:诗。 但问君恩今若为的释义是:但问君恩今若为:只是问一问,您的恩情现在如何了。 但问君恩今若为是唐代诗人王缙的作品,风格是:诗。 但问君恩今若为的拼音读音是:dàn wèn jūn ēn jīn ruò wèi。 但问君恩今若为是《青雀歌》的第4句。 但问君恩今若为的上半句是:莫言不解衔环报
莫言不解衔环报出自《青雀歌》,莫言不解衔环报的作者是:王缙。 莫言不解衔环报是唐代诗人王缙的作品,风格是:诗。 莫言不解衔环报的释义是:莫言不解衔环报:不要说不懂用金环报恩。这句诗表达了一种感慨,意指有些人虽然受到别人的恩惠,却未能理解或无法用适当的回报来表达感激之情。 莫言不解衔环报是唐代诗人王缙的作品,风格是:诗。 莫言不解衔环报的拼音读音是:mò yán bù jiě xián huán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益所作。诗题“九日感赋”,意味着诗人在重阳节这天有所感触,写下这首诗表达自己的情感。下面逐句进行解读和赏析: 1. 百结愁肠郁不开:百结愁肠,形容心中充满了难以排解的忧愁,郁不开,指愁闷难以消散,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内心沉重的情绪。 2. 此生惆怅异乡来:此生,指这一生;惆怅,指感到不快、忧郁;异乡,指他乡,即不是自己熟悉的家乡。诗人表达了因为身处异乡而感到惆怅和不悦的情绪。
【注释】 九日登楼示王生:即“重阳节登高作”,以“九日”点明节令,“登楼”写登高,“示王生”是说诗赠给王生,表明诗人与王生有深厚的友谊。 缥缈长帆带落晖:意思是说那远去的帆船在夕阳的照耀下显得更加飘逸。 对酒漫愁江树远:意思是说诗人看着江边树木渐渐变得遥远,心中不禁生出些许愁绪。 卷帘时讶塞鸿稀:意思是说当看到大雁稀少的时候,诗人不禁感到惊讶。 偶同陶令探黄菊,最爱王家有白衣:“偶同”意思是偶然
【注释】 北干山:位于今江苏省句容市西北,为春秋时期吴国所建。南朝梁天监元年(502)在此筑城,名东郭城。北干山头:泛指北干山上的山岗。野菊开:指菊花盛开。重阳日:九月初九日,为重阳节。四望台:在北干山上,因台上可眺望四方而得名。 【赏析】 这是一首登高之作。诗人以“九日”为题,借登四望台之机,抒发了对故乡的眷念之情。此诗写得情真意切,不落俗套,是一首佳作。 首联“北干山头野菊开
诗句原文: 九日匡庐下,征帆尚未开。 但看青嶂立,不见白衣来。 译文: 登高远望,我在庐山之巅,远眺那层层叠叠的青山如海波涛般连绵不绝,而那些归乡的船只却迟迟未动,似乎还沉浸在旅途的疲惫之中。我不禁想起那曾经与我志同道合的人,如今或许已身处异乡他乡,而我也只能独自在这秋高气爽的日子饮酒赏菊
【注释】: 九日陪冯夫子登善果寺毗卢阁和韵示同游诸公 秋阴敞金陴,朝日离羽峤。 神都融清光,佳节乃游眺。 司衮请浣归,后乘载同调。 师门旧簪裾,命驾绝呼召。 旨酒敕曲封,肥炙鹅与犦。 贻糕作炊雕,赐橘代铏芼。 但惜金台倾,望古不堪吊。 此地有宝坊,高阁宜晚照。 凭栏试一观,纵目揽众妙。 浮屠郁崔嵬,金碧丽象教。 层垣翳松柏,邻圃通竹筱。 西山飞苍烟,空翠相映曜。 况复铃塔间,乌雀暮来噪。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驾的《九日刘公勇招游草桥》。下面是逐句释义: 九日刘公勇在右安门外斜阳下的郊外,驾着鹅和雁鸭纷乱地飞过平田。 草桥离天只有一尺五,相邀并骑扬起修长的马鞭。 轻云隐隐像横着的白练,远山历历含着青烟。 道旁挑夫背着秋色的担子,渐渐感觉景物比东篱更美了。 须臾下马进入幽深的林中,花开如缀满黄金钱的树。 借问是谁种花者,葛巾好像陶渊明贤。 班荆坐在水边杂坐,一一说话笑语都入玄。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辛弃疾的一首五言律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九日临川独酌有感并寄徽之大敬南士 谁言霜雁经年返,又见黄花九日开。 天半寒风吹木叶,土中无射动葭灰。 愁登建武飞猿岭,深忆彭城戏马台。 前岁曾观旴水去,今年重滞幕江隈。 已闻羊叔留碑待,何处王弘送酒来? 蟋蟀诗中三致慨,茱萸亭下一衔杯。 游无江夏参军兴,人负临川内史才。 药市神仙壶里卧,柳家娇女陌头回。 宅乡独对寒林酌
【注释】 登高:指在高处远眺。邹阳:西汉人,因事系狱。 异乡逢:即“异乡见”。 九日:指重阳节。 深殿:指皇宫中。 雁晚:指傍晚时南飞的大雁。 螀(jiān):寒蝉,一种昆虫。 西风:秋风,指秋天的风。 湖海:指江湖之间广阔的水域。 扁舟:小船,这里指泛舟江湖。 【赏析】 这首诗写于重阳佳节,作者与友人颍侯在异地相聚,同赏重阳之景,抒怀伤时之情。全诗四句,前两句写重阳节登高望远之景
【解析】 1.九日:指重阳节,古人有登高饮酒习俗。2.赵八十四弟:诗人的侄儿,名不详。3.楚王宫外菊初生:菊花盛开在楚国宫殿之外。4.君去登高须尽醉:您离开时,我送您登高处要尽情地饮酒。5.东望永兴城:指作者自己。6.赏析:此诗是重阳节作,诗人在佳节之时,想到远方的弟弟不能与自己共度佳节,内心十分难过,于是写下这首诗来表达对弟弟的思念之情。“楚王宫外菊初生”一句,既写景,又寓情,以景衬情
维舟三泖度清秋,古署黄花泛玉瓯。 家在沧洲看不见,何须更上郡东楼。 诗句释义:船只在三泖湖上渡过了凉爽的秋天,古旧的官署前有黄色的菊花盛开,仿佛是放在玉壶里泡制的。我家就在沧洲,看不见,为什么还要再去上郡东楼呢? 译文:我乘坐船只,在三泖湖上度过了一个清爽的秋天,古旧的官署前满是黄色的菊花。我家就位于沧洲,看不见,为何还要登上郡东楼呢? 关键词解释: 1. 九日:指的是农历九月九日
【注释】 ①卢员外:即崔颢。②兴宗林亭:即兴化寺林亭。③长者车:指高官显贵的车驾。④长者:这里指地方长官。⑤兴化寺:在兴宁县(今广东省兴宁县)。⑥老杜:杜甫的字。⑦“身名”句:诗人自叹年华老大,功名不问。⑧“谁”句:诗人自伤老大无用,不能与高官显贵交往。⑨“林中”二句:写自己独自在林间饮酒,门外不时传来官员的车驾声。⑩独酌:独自饮酒。邻家酒:自家酿的美酒。 【赏析】 此诗是一首七言律诗
注释:山中的月亮依旧在清晨的月光下明亮,林间的清风依然清凉,没有断绝。我对你殷勤有情,却因你的到来而惆怅不已,让我不得不离开这里。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在告别辋川别业时所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以及离别时的不舍和惆怅之情。诗中以“山月”、“林风”为景,以“殷勤”、“惆怅”为情,描绘出了一幅静谧而深情的画面。诗人用词简练,意境深远,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诗句释义】 帝城:京城,皇帝居住的地方。 况复:何况又。 建平家:指王建的家族。 玉枕双纹簟(diàn):玉石枕头上刻有两条细长的花纹,竹席上有两道纹路。 金盘五色瓜:金色盘子中盛放着五种颜色的瓜果。 山中无鲁酒:指山上没有鲁地出产的美酒。鲁酒,即鲁地的名酒,以曲阜所产最为著名。 松下饭胡麻:指在松树下用胡麻做成的米饭。 莫厌:不要讨厌。 田家苦:农家的生活很苦。 【译文】 京城的天气很好
``` 同王昌龄裴迪游青龙寺昙壁上人兄院集和兄维 林中空寂舍,阶下终南山。 高卧一床上,回看六合间。 浮云几处灭,飞鸟何时还? 问义天人接,无心世界闲。 谁知大隐者,兄弟自追攀。 ``` 注释: - 同王昌龄裴迪游青龙寺昙壁上人兄院集和兄维:与王昌龄、裴迪一同游览青龙寺中的昙壁上人兄院并作诗以和兄长裴维。 - 林中空寂舍:林中空旷寂静,寺院的屋舍显得格外清静。 - 阶下终南山:台阶之下是终南山
【注释】 青雀:指鹦鹉。 林间:树丛中。 报:答谢,报答。 衔环:古代传说中,有人投玉环于恩人门前以表感谢,后来用“衔环”表示感恩图报。 君恩:即君主的恩德。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抓住鹦鹉这一生动的形象,通过它的鸣叫,表现了人们对君主的忠诚和热爱之情,抒发了作者对君主的一片赤诚之心。 首句起笔写鹦鹉栖息在林间的枝头,形象地描绘了它的活泼可爱。次句写鹦鹉鸣叫的情景,它绕枝而飞、翩翩起舞
古别离 下阶欲离别,相对映兰丛。含辞未及吐,泪落兰丛中。 高堂静秋日,罗衣飘暮风。谁能待明月,回首见床空。 注释: 下阶:台阶下面。 欲:想要。 离别:分别。 相对:相互面对。 映:反射。 兰丛:花丛。 含辞未及吐:话未来得及说出口。 未及:没有。 含:包含。 吐:说出。 含辞未及吐,泪落兰丛中:话语未完全表达出情感,眼泪已落在花丛之中。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