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数株桑枣树,自从离乱更荒凉。
那堪旅馆经残腊,只把空书寄故乡。
典尽客衣三尺雪,炼精诗句一头霜。
故人多在芙蓉幕,应笑孜孜道未光。

【解析】

本诗的写作背景是作者在维扬冬末寄幕中二从事。此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江上”两句,诗人把镜头定格在江边几棵桑枣树上,描写了这些树从离乱以来变得荒芜凄凉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典尽”两句,写自己囊空如洗,连一件薄衣都没有了,只好把客衣典当一空,以换取一些粮食;自己只能炼精诗句以充饥,可见诗人生活的清苦。“故人多在芙蓉幕”一句,诗人感叹:同乡之人多都身居幕府,而自己却远离故土,漂泊异乡,不禁悲从中来。“应笑孜孜道未光”这句,诗人感慨自己孜孜不倦地追求,但尚未得到朝廷的认可,因而不免有些自嘲和自怜。

【答案】

译文:

我来到江南的维扬,已经是冬天将尽的时候;在这荒僻的客栈里,我度过了残年余月。那些日子,客舍中只有那几颗桑枣树陪伴着我。自从战乱以来,它们变得荒凉、萧条、冷落、寂寞。我哪堪忍受这寒冷的旅馆啊!只把书信寄给故乡。我典当了所有的客衣,换得三升雪白的米,熬出了两斗粥。我把我的诗句熬到头上长出白发。我的同乡们都在高官厚禄的幕府中,我却漂泊在外。我真可笑呵!孜孜不倦地为朝廷效力,却没有得到朝廷的认可。赏析:

这是一首七绝诗。诗的前六句写景,后两句写情。“江上”句用典。《晋书·谢安传》载:“谢安年少时有远志,尝问其姊:‘中年何所为?’姊曰:‘作司徒从事。’‘东山有何意?’曰:‘欲希太公体,挂印去朝。’”这里借指谢安。“那堪”句化用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句意,说自己客居扬州,又逢寒冬腊月,倍觉凄凉。“只把空书寄故乡”句化用杜甫《春日忆李白》“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句意,说自己虽然才华出众,但却不能施展抱负,只能通过写信的方式寄托自己的思乡之情。后两句写自己的境遇和感慨。“典尽”句化用王勃《滕王阁饯别序》:“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意思是说自己囊袋空空,连一件薄衣都没有了,只好把客衣典当一空。“炼精诗句一头霜”化用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意思是说自己只能熬炼出好的诗句,才能熬成一斗饭而已。“故人多在芙蓉幕”化用杜甫《梦李白》:“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意思是说很多同乡的人都在朝廷的幕府里做官了,唯独我漂泊在外,真是可笑。“应笑”句化用苏轼《送钱穆父》(穆父名益):“孜孜为善,天未既老。”意思是说我真可笑呵!孜孜不倦地为朝廷效力,却没有得到朝廷的认可。全诗以“冬末”“残腊”等意象描绘出一幅萧瑟凄冷的画面,表达了自己身处异地的孤寂、无奈和对朝廷的渴望,同时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悲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