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传中说,灵台属雍州。
有泉皆圣迹,有石皆佛头。
所出薝卜香,外国俗来求。
毒蛇护其下,樵者不可偷。
古碑在云巅,备载置寺由。
魏家移下来,后人始增修。
近与韦处士,爱此山之幽。
各自具所须,竹笼盛茶瓯。
牵马过危栈,襞衣涉奔流。
草开平路尽,林下大石稠。
过郭转经峰,忽见东西楼。
瀑布当寺门,迸落衣裳秋。
石苔铺紫花,溪叶裁碧油。
松根载殿高,飘飖仙山浮。
县中贤大夫,一月前此游。
赛神贺得雨,岂暇多停留。
二十韵新诗,远寄寻山俦。
清泠玉涧泣,冷切石磬愁。
君名高难闲,余身愚终休。
相将长无因,从今生离忧。

诗句

  1. 西域传中说,灵台属雍州。 —— “西域传”指的是古代的西域地理或历史书籍。灵台是地名,位于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属于雍州市。
  2. 有泉皆圣迹,有石皆佛头。 —— “有泉”指的是灵台上的泉水,“圣迹”指的是这些泉水中的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如佛像等;“有石皆佛头”则是指这些石头上的佛像雕刻。
  3. 所出薝卜香,外国俗来求。 —— “薝卜香”是一种香料,传说这种香味能够辟邪;“外国俗来求”意味着来自远方的人们为了寻求这种香味而来到这里。
  4. 毒蛇护其下,樵者不可偷。 —— 这里的“毒蛇”可能指的是毒蛇洞穴或者蛇类栖息的地方,“护其下”意味着这些地方的保护,使得人们不能轻易进入;“樵者不可偷”则是指这些地方不适合普通人随意进入,只有经过特定训练的人才能进入。
  5. 古碑在云巅,备载置寺由。 —— “古碑”指的是古老的石碑,“云巅”表示位置高耸入云;“备载置寺由”说明这些古老石碑上记载了灵台寺的历史和建立经过。
  6. 魏家移下来,后人始增修。 —— “魏家”可能指的是历史上的一个家族,他们曾经迁移到这里并建立了寺庙;“后人始增修”则表示后来的人在这里进行了进一步的建设和完善。
  7. 近与韦处士,爱此山之幽。 —— “韦处士”指的是当地的一位知名人士,他喜爱这座山的幽静美景。
  8. 各自具所须,竹笼盛茶瓯。 —— “各自具所须”指的是每个人带着自己需要的物品;“竹笼盛茶瓯”则是指使用竹笼装着茶叶和茶碗,准备在这里进行品饮。
  9. 牵马过危栈,襞衣涉奔流。 —— “牵马过危栈”表示牵着马走过危险的栈道;“襞衣涉奔流”则是指在奔腾的水流中穿行,形容行走时水势汹涌。
  10. 草开平路尽,林下大石稠。 —— “草开平路尽”意味着草地已经开垦到尽头,留下了平坦的道路;“林下大石稠”则是指林木之下有许多巨大的石头。
  11. 过郭转经峰,忽见东西楼。 —— “过郭”表示穿过周围的城墙;“转经峰”可能是指一座著名的山峰,这里指代着通往山顶的路线;“忽见东西楼”则描述了从山上俯瞰,可以看到两座建筑。
  12. 瀑布当寺门,迸落衣裳秋。 —— “瀑布当寺门”指的是瀑布正好位于寺庙的大门前;“迸落衣裳秋”则形象地描绘了秋天时节,瀑布飞溅而下的景象,仿佛雨水落在人们的衣物上。
  13. 石苔铺紫花,溪叶裁碧油。 —— “石苔铺紫花”意味着石头上覆盖着紫色的苔藓,上面点缀着五彩斑斓的花朵;“溪叶裁碧油”则是指清澈的溪流中漂浮着碧绿色的叶子,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
  14. 松根载殿高,飘飖仙山浮。 —— “松根载殿高”形容寺庙周围生长的松树根部支撑起高高的殿堂;“飘飖仙山浮”则形容这座寺庙仿佛漂浮在仙境之中,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
  15. 县中贤大夫,一月前此游。 —— “县中贤大夫”指的是当地的一个有才学、品德高尚的官员;“一月前此游”表示这位官员一个月前曾经游览过这个寺庙。
  16. 赛神贺得雨,岂暇多停留。 —— “赛神”可能是指祭祀神灵的活动;“贺得雨”表示因为降雨而得名;“岂暇多停留”则表达了这位官员忙于公务,没有多余的时间在此停留的意思。
  17. 二十韵新诗,远寄寻山俦。 —— “二十韵新诗”指的是作者创作的一篇诗歌,共二十个韵律;“远寄寻山俦”则是指将这首诗送给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欣赏,寻找共同的兴趣爱好。
  18. 清泠玉涧泣,冷切石磬愁。 —— “清泠玉涧”可能是指清澈凉爽的山涧水流;“泣”字用来形容水流的声音,仿佛在哭泣一般;“冷切石磬愁”则是指冰冷的石头敲击而成的磬声,让人感到一种忧愁的情绪。
  19. 君名高难闲,余身愚终休。 —— “君名高难闲”指的是对方的名声很高且难以打扰他;“余身愚终休”则是指我自己身体不聪明,无法摆脱这种烦恼。
  20. 相将长无因,从今生离忧。 —— “相将长无因”表示两人之间无法找到长久相处的原因;“从今生离忧”则是指在今生结束之后,不再为这种忧虑所困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