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更学诸馀,林中扫地居。
腻衣穿不洗,白发短慵梳。
苦相常多泪,劳生自悟虚。
闲行人事绝,亲故亦无书。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创作的,共十三首,每首都描绘了诗人在林中新居的生活。下面是逐句释义:

懒更学诸馀,林中扫地居。
“懒”表示诗人对世俗的厌倦和逃避,他不想再去学习那些繁文缛节的东西。“林中扫地居”描绘了他选择居住在深林之中,与世隔绝的生活态度。

腻衣穿不洗,白发短慵梳。
“腻衣”指的是衣服过于油腻,不适宜穿着。“白发短慵梳”则表达了他因年老体衰而无心打扮自己的形象。这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无奈和对衰老的恐惧。

苦相常多泪,劳生自悟虚。
“苦相”指的是他的苦闷和忧愁,“劳生自悟虚”则表达了他对于人生虚无的感悟。这两句诗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闲行人事绝,亲故亦无书。
“闲行”表示他选择隐居,远离尘嚣,过着清静的生活。“人事绝”则描绘了他与外界断绝往来的状态。最后一句“亲故亦无书”说明他与亲朋好友的联系也越来越少,生活变得孤立无援。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贾岛在隐居生活中的内心世界。他用“懒”、“腻衣”、“白发”等关键词描绘了自己的生活状态,表达了他对世俗的厌倦和对孤独的渴望。同时,他也通过“苦相”、“劳生”等词语表达了自己内心的痛苦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整首诗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独立的隐逸情怀,同时也透露出他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憧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