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楼晴见水,楚色霭相和。
野极空如练,天遥不辨波。
永无人迹到,时有鸟行过。
况是苍茫外,残阳照最多。
【注释】望水:即《登高观楚江》。
【赏析】此诗是杜甫于大历年间在夔州所作,是一首吊古怀乡的名篇。全诗四句,每句七个字,共二十八字。首联写景,颔联写情,颈联写人,尾联写意。诗中以“空”、“遥”二字起笔,写出了远望所见的空旷景象,并由此联想到历史的变迁,从而引出诗人对历史兴亡的思考。
首联“高楼晴见水,楚色霭相和。”是说登高望去,只见碧波荡漾,与蓝天白云相互映照。“楚色”指长江。“霭”,云雾弥漫的样子。“和”,和谐。这两句描写了长江上浩淼的水气和澄明的天空相融的景象。
颔联“野极空如练,天遥不辨波。”是说视野极为开阔,连天际的远山也像一条细长的白练;而天边的水波,因为距离太远,已分不清是山还是水了。“野”指远山。“练”,白色的生绢或丝织品。“不辨”即无法辨认。这两句描写了江天一色的辽阔景象。
颈联“永无人迹到,时有鸟行过。”“永”通“永”,长久的意思。“行”读作háng,意为飞。“残阳”指落日。这两句是说江边很少有人来来往往,只有不时有鸟飞过;而当夕阳西下时,则又可以看见那苍茫的原野。
尾联“况是苍茫外,残阳照最多。”是说更远处还有更多的原野,太阳虽然快要落山了,但依然余光万丈,把一片片原野都照得格外明亮。这两句既是对前面景物的进一步描绘,也是对前面诗句的深化、升华,使整首诗显得更加完整和丰满。
这首诗通过描绘江天一色的宽阔景色,抒发了作者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自己孤独无援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