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桑官舍近东林,儿稚初髫即道心。
侧寄绳床嫌凭几,斜安苔帻懒穿簪。
高僧静望山僮逐,走吏喧来水鸭沈。
翠竹黄花皆佛性,莫教尘境误相侵。
【译文】
柴桑官舍近东林,儿稚初髫即道心。
侧寄绳床嫌凭几,斜安苔帻懒穿簪。
高僧静望山僮逐,走吏喧来水鸭沈。
翠竹黄花皆佛性,莫教尘境误相侵。
注释:
柴桑官舍 :指隐居的地方。
东林:佛教净土宗的圣地之一,在这里指隐逸之地。
侧寄:指侧卧或斜倚。
“嫌”:厌恶、嫌弃。
“苔帻”:指僧人所戴的草帽。
“水鸭沈”:意指水鸭沉没在水底。
“翠竹”、“黄花”:都是佛教中象征清净和佛性的植物。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写给卫明府的一封信,信中表达了他对卫明府的敬仰和祝福。全诗语言平实,意境深远,充满了禅意。
首句“寄卫明府常见短靴褐裘又务持诵是以有末句之赠”,直接点明了这封信的目的。作者希望卫明府能继续保持简朴的生活态度,专心致志地学习佛法。
第二句“柴桑官舍近东林,儿稚初髫即道心。”描绘了卫明府所处的环境以及他的初心。柴桑官舍,是指作者隐居的地方;东林,是佛教净土宗的圣地之一。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卫明府的敬佩之情,也暗示了他与卫明府有着相似的生活理念和修行目标。
第三句“侧寄绳床嫌凭几,斜安苔帻懒穿簪。”进一步描绘了卫明府的生活状态。侧寄绳床,意味着卫明府选择了一种较为简陋的生活方式;嫌凭几,则表现出他对物质生活的淡泊;斜安苔帻,则是对卫明府精神状态的一种写照。
第四句“高僧静望山僮逐,走吏喧来水鸭沈。”描绘了卫明府周围的环境和人物。高僧静望,形容周围环境的宁静;山僮逐,则是说有人追逐猴子或者松鼠之类的小动物;走吏喧来,则表示官府的差役来了;水鸭沈,则是说水鸭子沉到水底去了。这句话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一种宁静而又热闹的场景。
第五句“翠竹黄花皆佛性,莫教尘境误相侵。”则是对整首诗的总结。这里的“佛性”,是指佛性或者佛家的智慧;“尘境”,则是世俗的纷扰和诱惑;“莫教尘境误相侵”,则是告诉卫明府不要被世俗的纷扰所迷惑。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卫明府的期望,希望他能够保持一颗清净的心,不被世俗所干扰。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卫明府的敬仰和祝福。它不仅反映了作者的生活哲学和修行观,也展现了禅宗文化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