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边随事有桑麻,尽日山程十数家。
莫怪行人频怅望,杜鹃不是故乡花。

这首诗的注释是:

  1. 漫书五首:指诗人随意写下的五首七绝诗。五首诗中,此诗为第五首。
  2. 漫书:随意写;不经意地写。
  3. 溪边:指诗人居住的地方或游历时经过的山野小村。随事有桑麻,意即村中到处长满了桑麻之类的农作物。
  4. 尽日:整天、从早上到晚上,一整天。山程:指山路。十数家,意即有十几户人家。
  5. 莫怪行人频怅望:不要埋怨行人们因久别家乡而频频眺望。莫怪,意为不要埋怨。行人,指远道而来的游子。怅望,意即惆怅地眺望。
  6. 杜鹃不是故乡花:杜鹃,是一种鸟名,也比喻哀鸣之声。不是故乡花,意为杜鹃不是自己家乡的花朵,所以不能引起作者的乡愁,因为杜鹃鸟叫声悲切哀婉,容易令人联想到故乡。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溪边的乡村生活,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全诗以“漫书五首”为题,分别写了诗人的所见所闻和所感所思。其中第二首最为著名。
    第一句“溪边随事有桑麻”,描绘了诗人居住在溪边的乡村,周围到处生长着桑树和麻类植物的景象。这里的“随事”意味着一切都是顺其自然,没有刻意为之的痕迹。而“桑麻”则是指农民们辛勤劳作的产物,象征着农村的繁荣与富饶。
    第二句“尽日山程十数家”,则是说诗人一天之内走过了十多户人家的山路。这里“尽日”指的是从早上开始一直到天黑,而“山程”则是指山路。这两个词语共同描绘了诗人在乡村中行走的情景。
    第三句“莫怪行人频怅望”,则是对前面两句的总结与升华。诗人在这里表示不要责怪行人们频频流露出的思乡之情。他明白,这些游子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们在远离家乡的日子里,无法忘记自己的根。他们之所以会感到忧伤,是因为他们对故乡有着深深的眷恋之情。
    最后一句“杜鹃不是故乡花”,则是对整个诗歌的主旨进行了概括。诗人在这里用杜鹃鸟来比喻那些思乡之人,指出他们并不是真正的故乡人,因为他们虽然身处异乡,但内心依然保持着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因此,他们的哀鸣之声并不能触动诗人的心弦,反而让他感到更加孤独和无助。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在乡村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同时,它也提醒我们要保持一颗敏感而坚韧的心灵,时刻关注身边的人和事,珍惜眼前的幸福时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