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花匪禁,吞吐大荒。
由道返气,处得以狂。
天风浪浪,海山苍苍。
真力弥满,万象在旁。
前招三辰,后引凤皇。
晓策六鳌,濯足扶桑。
原诗:
观花匪禁,吞吐大荒。
由道返气,处得以狂。
天风浪浪,海山苍苍。
真力弥满,万象在旁。
前招三辰,后引凤皇。
晓策六鳌,濯足扶桑。
译文:
观赏花朵并非禁忌,可以随心所欲地欣赏大自然的壮丽景象;通过自然的法则和规律来恢复身体的正气,保持一种自由自在的精神状态。
大自然的力量无边无际,浩瀚的天空和连绵的山脉都显得苍茫而神秘;内心充满无尽的力量,周围的万物都显得微不足道。
我仿佛能够召唤天上的星辰,引领着凤凰飞翔;清晨驾起六条巨鳌,在扶桑树下沐浴更衣,感受着大自然的美好与神奇。
注释:
- 观花匪禁:观看花朵并非禁忌。
- 由道返气:按照自然之道恢复身体中的正气。
- 天风浪浪:大自然的力量无边无际,就像海浪一般汹涌澎湃。
- 海山苍苍:大自然的景色辽阔无垠,大海和群山都显得苍茫而神秘。
- 真力弥满:内心充满了无尽的力量。
- 万象在旁:周围的一切都显得微不足道。
- 前招三辰:能够召唤天上的星辰。
- 后引凤皇:引领着凤凰飞翔。
- 晓策六鳌:清晨驾起六条巨鳌,意味着驾驭强大的力量。
- 濯足扶桑:在扶桑树下沐浴更衣,感受着大自然的美好与神奇。
赏析:
这首诗是《诗品二十四则》中“豪放”篇的开篇,描绘了一幅宏大的自然景观,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界无比崇敬和热爱的情感。首句“观花非禁忌”表明诗人在观赏花朵时毫无顾忌、自由自在,不受任何束缚,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的向往和追求。接着,诗人以“吞吐大荒”形容自己的胸怀广阔,能够包容万象,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对于自然法则的深刻理解。
接下来的诗句继续描绘了作者的内心世界和对自然的感悟。“由道返气”,表达了诗人遵循自然之道,恢复身体中的正气;“处得以狂”,则表明在这样的状态下,诗人能够保持一种自由自在、不受拘束的精神风貌。这种精神状态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也揭示了他内心深处对于自由、独立和自我价值的强烈追求。
随后,诗人以“天风浪浪”来形容大自然的力量无边无际,浩渺壮阔;“海山苍苍”则进一步描绘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和震撼。这些描绘不仅展示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敏锐感知能力,也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深深敬畏之情。
最后两句“真力弥满”和“万象在旁”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内心的充实与充盈,以及他对于周围世界的超然态度。诗人仿佛能够召唤天上的星辰,引领着凤凰飞翔,展现了他的超凡脱俗和非凡气质。同时,清晨驾起六条巨鳌,在扶桑树下沐浴更衣,也寓意着诗人在自然中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寄托和归宿。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内心情感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和赞美,同时也反映了他内心对于自由、独立和自我价值的强烈追求。这首诗以其豪放的风格和深邃的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佳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