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有真迹,如不可知。
意象欲生,造化已奇。
水流花开,清露未晞。
要路愈远,幽行为迟。
语不欲犯,思不欲痴。
犹春于绿,明月雪时。
诗句释义及赏析:
- “是有真迹,如不可知。”
- 注释:这里指的是真正的艺术作品或美好的事物,虽然我们能够感知到它们的存在,但是无法真正地理解它们。
- 赏析:这句话强调了真实与虚幻的界限,以及艺术和美的本质难以被完全把握的状态。它传达了一种对完美事物的敬畏和欣赏。
- “意象欲生,造化已奇。”
- 注释:这里的“意象”指的是诗歌、画作等作品中的形象和意境,而“造化”则是指自然界的生成和变化。
- 赏析:诗人通过这一表述表达了他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对艺术创作中巧妙构思的赞赏。这种表达方式使得艺术和自然的美感得到了高度的概括和赞美。
- “水流花开,清露未晞。”
- 注释:这里用“水流花开”来形容自然景观的美丽,而“清露未晞”则描绘了清新早晨的景象。
- 赏析:诗人通过对自然界的细致观察,捕捉到了那些短暂而又美丽的瞬间,从而在读者心中唤起了对美好事物的回忆和向往。
- “要路愈远,幽行为迟。”
- 注释:这句话意味着越是重要的地方,越需要深思熟虑和谨慎行事。
- 赏析:这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道路上的选择和决策的看法,提醒我们在面对重要时刻时要更加慎重,以免做出错误的判断。
- “语不欲犯,思不欲痴。”
- 注释:这里强调的是语言表达时要避免冒犯他人,思考问题时不要过于偏激。
- 赏析:这句话体现了诗人对于人际交往和理性思考的重视,鼓励人们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要尊重他人,同时也要保持理性和客观的态度,避免陷入极端的情绪或思想中。
- “犹春于绿,明月雪时。”
- 注释:“犹春于绿”比喻春天的气息弥漫在绿色之中,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觉;“明月雪时”则形容了月光下洁白的雪花,给人以静谧和纯净的印象。
- 赏析:通过对比这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象,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视觉上的反差来强化主题,展现了自然之美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同时,这也暗示了诗人对于生活中不同场景的欣赏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