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水分飞岁已赊,东南为客各天涯。
退公只傍苏劳竹,移宴多随末利花。
铜鼓夜敲溪上月,布帆晴照海边霞。
三年谩被鲈鱼累,不得横经侍绛纱。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篇名句的理解。这是一首送别诗,作者借送别之际的感慨抒发自己对友人的怀念和祝愿。全诗四句皆写景,首二句写江南水乡景色,后二句写南海友人的生活。“铜鼓夜敲溪上月,布帆晴照海边霞”两句为名句,用典贴切自然。
【答案】
曲水分飞岁已赊(指时光一年又一年地流逝),东南为客各天涯(我和你分别在东南各地),退公只傍苏劳竹(退居之后,我常常依傍着苏子瞻那棵苍劲挺拔的竹子),移宴多随末利花(宴会多次是随着末利花的开放而举行),铜鼓夜敲溪上月,布帆晴照海边霞。三年谩被鲈鱼累,不得横经侍绛纱(白白地被鲈鱼肉所拖累,无法得到朝廷重用)。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送别友人的赠答之作。诗人与友人离别之时,心情十分沉重、依依不舍。他首先从时间的角度来写,说岁月已经一年年地过去了,自己和朋友都远离家乡,身处不同的地方。“东南为客各天涯”,既点出两人的离别,又写出了他们各自的处境。接下来写自己,说他现在虽然退隐家居,但是仍然时常依傍着苏子瞻那棵苍劲挺拔的竹子,过着恬淡闲适的生活。这一句中的“退公”是指退居在家,“傍苏劳竹”即倚靠苏东坡那棵苍劲挺拔的竹子。苏轼曾说过:“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可见他非常喜爱竹林,所以在这里他只能选择依傍一棵竹子度过余生。而他的友人则生活得更加潇洒。“移宴多随末利花”(末利即牡丹花),意即宴席经常随着牡丹花开的时间而改变。“末利花”即牡丹花,这里指的是朋友的生活比较自由自在,没有太多的羁绊和束缚。最后写自己的思念之情。“铜鼓夜敲溪上月,布帆晴照海边霞。”这两句诗是全诗最为传神的佳句,它描绘出一幅优美的画面: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诗人听到铜鼓声敲过溪流上的月亮,看到布帆在晴天里映照着海边的彩霞。这两句诗运用典故,将铜鼓和布帆比作人的耳目,形象地表达出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答案】
曲水分飞岁已赊(指时光一年又一年地流逝)、东南为客各天涯(我和你分别在东南各地)、退公只傍苏劳竹(退居之后,我常常依傍着苏子瞻那棵苍劲挺拔的竹子)、移宴多随末利花(宴席多次是随着末利花的开放而举行)、铜鼓夜敲溪上月、布帆晴照海边霞。三年谩被鲈鱼累、不得横经侍绛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