笙歌旖旎曲终头,转作离声满坐愁。
筝怨朱弦从此断,烛啼红泪为谁流。
夜长似岁欢宜尽,醉未如泥饮莫休。
何况鸡鸣即须别,门前风雨冷修修。
【诗句注释】
笙歌旖旎曲终头,转作离声满坐愁。
筝怨朱弦从此断,烛啼红泪为谁流。
夜长似岁欢宜尽,醉未如泥饮莫休。
何况鸡鸣即须别,门前风雨冷修修。
【译文】
宴会上歌声婉转,舞曲结束,却突然响起了离别的歌声。
筝弦被怨恨地折断,蜡烛流泪,仿佛是为谁流下红泪。
夜晚如此漫长如同年岁,欢乐应当尽情享受直至尽头,但如今还未能尽兴。
更何况鸡鸣时分就要分别,我站在门外,面对寒风细雨。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全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抒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即将离去时的不舍与伤感之情。
首句“笙歌旖旎曲终头,转作离声满坐愁”描绘了宴会结束时的情景,笙歌悠扬,舞曲结束,原本欢快的气氛突然转为离别的悲伤。这种转折让人感到意外,同时也引发了全场的忧愁情绪。
“筝怨朱弦从此断,烛啼红泪为谁流。”描述了筝弦断裂和烛泪流淌的场景,这不仅仅是物理上的断裂,更象征了情感上的断绝。诗人以“筝怨”和“烛啼”来表达内心的忧伤与哀怨,而这种情绪似乎是为离别的人所独有,无人能解。
第三句“夜长似岁欢宜尽,醉未如泥饮莫休”则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欢乐的终结。诗人通过比喻,将夜晚比作一年,欢乐的时光应该像过尽的岁月一般短暂。然而,酒尚未醉透,人们却不愿就此罢休,这反映了人们在欢乐中仍保持着一种执着和留恋。
最后两句“何况鸡鸣即须别,门前风雨冷修修。”更是将离别的氛围推向了高潮。诗人用“鸡鸣”这一日常景象来暗示时间的紧迫,以及不得不面对的现实。而“门前风雨冷修修”则形容了离别后的环境,显得冷清而又凄凉,增添了几分悲凉之感。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宴会结束后的情感描述,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离别的无奈。同时,诗人善于运用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心理描写,使得这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