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科斗长成蛙,林下桑虫老作蛾。
蛙跳蛾舞仰头笑,焉用鹍鹏鳞羽多。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禽虫十二章》诗之一。下面是逐句解释:
- 水中科斗长成蛙,林下桑虫老作蛾。
- 注释: 在水中的蝌蚪长大成为青蛙,林下的桑蚕茧变成蚕蛾。
- 赏析: 这里通过自然界生物的生长变化,比喻人的成长和变化。蝌蚪到青蛙的过程象征着生命的成长,而蚕蛾从茧中出来则代表了生命的重生和变化。这种自然现象被用来象征人生的不同阶段或经历。
- 蛙跳蛾舞仰头笑,焉用鹍鹏鳞羽多。
- 注释: 青蛙跳跃,蚕蛾起舞,都仰头大笑。何必追求像鹍鹏那样拥有丰富的羽毛呢?
- 赏析: 在这里,作者通过对青蛙和蚕蛾动作的描述,表达了对简单快乐生活的向往。蛤蟆和蚕蛾都是大自然中常见的动物,它们的快乐似乎与人类的奢华和复杂无关,强调了简单生活的价值。同时,通过比较“鹍鹏”和“鳞羽”,也暗示了对世俗虚荣和过度追求的象征批评。
整首诗歌通过对自然界生物生长变化的描绘,以及对蛤蟆和蚕蛾动作的观察,传达出一种对简单生活的珍视和对世俗虚荣的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