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咽新芦管,凄凉古竹枝。
似临猿峡唱,疑在雁门吹。
调为高多切,声缘小乍迟。
粗豪嫌觱篥,细妙胜参差。
云水巴南客,风沙陇上儿。
屈原收泪夜,苏武断肠时。
仰秣胡驹听,惊栖越鸟知。
何言胡越异,闻此一同悲。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在流寓蜀中时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分析:

诗句解读

  1. “幽咽新芦管,凄凉古竹枝”: 描述了通过芦管听到的凄清的乐声和古竹之音。新芦管和新竹枝都是古代的音乐元素,它们的声音给人一种哀婉的感觉。
  2. “似临猿峡唱,疑在雁门吹”: 将声音比作猿啼或雁鸣,表达了音乐给人带来的联想,可能是在山间或边境的自然环境中演奏。
  3. “调为高多切,声缘小乍迟”: 这里提到了音乐的特点,即声音高亢而急促,节奏感强烈。
  4. “粗豪嫌觱篥,细妙胜参差”: 对不同乐器的评价,粗犷的乐器被认为过于粗野,细腻的乐器如觱篥(一种古老的乐器)则被认为是更加精妙。
  5. “云水巴南客,风沙陇上儿”: 这两句可能描绘了诗人自己在蜀中的漂泊生活,云水之间、陇上风沙之地,都是他生活的背景。
  6. “苏武断肠时,屈原收泪夜”: 这两行诗引用了历史人物的故事,表达了音乐触动人心的情感力量。
  7. “仰秣胡驹听,惊栖越鸟知”: 描述了自己聆听音乐时的感受,像是在仰观天上的飞鸟。
  8. “何言胡越异,闻此一同悲”: 表达了对音乐共同性的感悟,即使来自不同的地域和文化背景,人们都能从音乐中感受到悲伤与共鸣。

译文

幽咽的新芦管声,让人感到凄凉的古竹之声。
宛如在猿猴啼叫的山谷中歌唱,仿佛在雁门关前演奏。
音乐的节奏明快而急切,声音随着音符的变化而显得急促。
粗犷的乐器令人感到粗鲁,但细腻的乐器却能展现出精妙绝伦的魅力。
云水之间飘渺的巴南客,风沙之上的陇上路儿。
像苏武那样因思乡之情而悲痛欲绝,像屈原一样因失宠而泪湿衣襟。
仰望天空中飞翔的鸟儿聆听音乐,惊扰栖息在越地的鸟儿知晓。
为何要说胡人与越人的音乐不同,听了这音乐我们都会同样感到悲伤。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音乐的描绘,展现了音乐的多样性和深远的影响。诗中的“新芦管”、“古竹枝”等元素,不仅勾勒出音乐的时空背景,更通过与自然元素的对比,增强了音乐的感染力。同时,诗中的比喻和想象丰富了诗歌的表现手法,使读者能够更加生动地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此外,诗人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引用,加深了诗歌的历史内涵和情感深度。整首诗语言精炼而富有表现力,是杜甫诗歌创作中的经典之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