髫龀七八岁,绮纨三四儿。
弄尘复斗草,尽日乐嬉嬉。
堂上长年客,鬓间新有丝。
一看竹马戏,每忆童騃时。
童騃饶戏乐,老大多忧悲。
静念彼与此,不知谁是痴。

诗句释义

  • 髫龀七八岁:髫龀,古代指儿童发髻。七八岁,指的是孩子到了七八岁的时候。
  • 绮纨三四儿:绮纨,华丽的丝织品。三四儿,形容小孩子。
  • 弄尘复斗草:弄尘,用手玩弄尘埃;斗草,一种游戏,用花草来比赛。
  • 尽日乐嬉嬉:尽日,整天。乐嬉嬉,非常快乐的样子。
  • 堂上长年客:堂上,这里指家里。长年客,长时间在客人中。
  • 鬓间新有丝:鬓边,此处指头发。新有丝,即鬓毛已经出现白丝。
  • 一看竹马戏:竹马,一种儿童玩具,通常用竹子制作,上面有图案或文字。戏,玩耍。
  • 每忆童騃时:每,常常;忆,回忆;童騃,童年的小孩;时,时间。
  • 童騃饶戏乐:童騃,童年的小孩。饶,丰富、多。
  • 老大多忧悲:老大,年纪大的人;忧悲,忧愁悲伤。
  • 静念彼与此:静念,冷静思考。彼与此,指对方和自己。
  • 不知谁是痴:知,知道;谁,哪一个。这是说在对比和反思中,不知道究竟是谁更可笑,或者说是双方都很可笑。

译文

看着七八岁的孩子(髫龀七八岁),玩着华丽的丝织品(绮纨三四儿)。
玩弄尘埃又斗草,整天都玩得很开心(弄尘复斗草,尽日乐嬉嬉)。
家中的长者常为客人(堂上长年客),鬓边的白发已经出现(鬓间新有丝)。
一看到儿童的游戏就想起童年(一看竹马戏,每忆童騃时)。
童年的孩子充满乐趣(童騃饶戏乐),而我们这些成年人更多忧伤(老大多忧悲)。
冷静思考过去与现在,不知道究竟是谁更可笑(静念彼与此),或者双方都很可笑(不知谁是痴)。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反观来表达人生的不同阶段和心境的变化。诗中描绘了从孩童到成年的不同阶段以及他们各自的心情,反映了人生的喜怒哀乐和成长的烦恼。诗人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过去童年时光的回忆及对当下生活的感慨,同时也体现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理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