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来无定居,此去复何如。
一与耕者遇,转将朝客疏。
资身唯药草,教子但诗书。
曾许黄庭本,斯言岂合虚。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送石协律归吴兴别业”,然后分析全诗的内容,理解诗人的感情,最后根据上述分析进行赏析。
“识来无定居,此去复何如。”“识”通“知”,指知道,这里指诗人对石头的知心朋友。“识来无定居”意思是:自从认识你以来,我们都没有安定下来。这两句是说,自从与石头相识以来,我们都没有安定下来。“此去”句,意思是:这次分别之后,不知何时再能相见。“复何如”是诗人对石头的知音之友再次离去表示惋惜。
颔联“一与耕者遇,转将朝客疏。”“一”字,既指自己(诗人),亦指石头(友人)。“耕者遇”,意即在田间劳作的人遇到他;“朝客疏”,则指朝廷上的宾客疏远他。上句写诗人与石头的交往密切。下句是写两人的交往逐渐疏远了。“一”与“转”相对,表明诗人与石头由亲密到渐生隔阂的过程。“耕者遇”和“朝客疏”两个词组,都含有“疏远”的意思,但一个是指人,一个是指事,用词不同。“耕者遇”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朝客疏”指君臣之间或上下级之间的关系。
颈联“资身唯药草,教子但诗书。”诗人把自身修养寄托于药物、草药之中,把儿子教养寄托于诗书之上,表达了他淡泊名利、清静无为的人生观。“资身”意为以……为依托,“资”同“寄”,“资身”意为以自身为依托。“教子”意为教育子女。“但药草”指以药物、草药为依托,“但诗书”指以诗书为依托。“药草”、“诗书”均是道家养生之道。“药”、“草”是植物名;“书”是文字,这里指儒家的经典《诗》《书》等。“资身”“教子”两词组,一指修身,一指养性。“资身唯药草,教子但诗书”两句,既是说自己的生活态度,又是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尾联“曾许黄庭本,斯言岂合虚。”“曾许”是过去曾经答应过,“黄庭”是指道教经典《黄庭内景经》,“黄庭”又称《黄庭内景经》,简称《黄庭》。“本”指原本,“斯言”指刚才说过的话,“虚”指不真实。这句的意思是:以前曾经许下过黄庭本,现在说的话难道是不真实的吗?诗人以黄庭本是修炼成仙的根基,而自己却抛弃它而去追求功名利禄,这是违背了自己初衷的行为,所以感到后悔。
【答案】
此去复何如!一与耕者遇,转将朝客疏。资身唯药草,教子但诗书。曾许黄庭本,斯言岂合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