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城初罢讲,海上忆闲行。
触雪麻衣静,登山竹锡轻。
天寒岳寺出,日晚岛泉清。
坐与幽期遇,何人识此情。

注释:

五城:指台岳。台岳,山名,在今浙江天台县。

海上忆闲行:意指怀念起在海上的闲游。

触雪麻衣静:形容僧人在寒冷的雪地中穿着麻布衣服行走,显得十分安详。

登山竹锡轻:形容僧人在登山时手持竹杖,步伐轻松。

天寒岳寺出:意指在寒冷的天气里,山中的寺庙显得格外宁静。

日晚岛泉清:形容夜晚时分,岛上的泉水清澈见底。

坐与幽期遇:意为与僧人约定在此相遇。

何人识此情:意为谁能理解我的心情呢?

赏析:

送僧往台岳是一首描绘诗人与僧人在台岳山中相遇的诗。全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喜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首句“五城初罢讲”,描绘了诗人与僧人在台岳山中的相遇。五城,指台岳山,这里指台岳山的最高峰。”罢讲”,意为停止讲学。诗人与僧人在台岳山上相遇,可能是在讨论学问或交流心得。

次句“海上忆闲行”则表达了诗人对海上生活的怀念。”海上”,指大海;”忆闲行”,意为回忆在海边悠闲地行走。这里的”闲行”,既指在海边散步,也暗示着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

第三句“触雪麻衣静”,描绘了僧人在寒冷的雪地中行走的景象。”触雪”,意为接触雪地;”麻衣静”,意为身着麻衣,步履沉稳。这里的”触雪”和”麻衣静”,都强调了僧人的从容和淡定。

第四句“登山竹锡轻”,描述了诗人攀登山峰,手持竹杖的景象。”登山”,意为登山;”竹锡轻”,意为竹杖轻盈。这里的”竹锡轻”,不仅描绘了登山的场景,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平静和坚定。

第五句“天寒岳寺出”,描绘了雪山下的寺庙在寒冷天气中显得更为宁静的景象。”天寒”,意为天气寒冷;”岳寺出”,意为雪山下的寺庙显得更加宁静。这里的”寒”和”冷”,都强调了天气的严寒,进一步突出了雪山的壮观和宁静。

第六句“日晚岛泉清”则表达了夜晚时分,岛上泉水清澈的景象。”日”和”晚”,分别表示白天和夜晚;”岛泉清”,意为岛上的泉水清澈如镜。这里的”清”,不仅描绘了泉水的清澈,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纯净。

最后两句“坐与幽期遇”和“何人识此情”,表达了诗人与僧人约定在此相遇,以及谁能理解他的心情呢?这里的”幽期遇”和”识此情”,都是诗人对人生和友情的反思。

整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描绘诗人与僧人在台岳山中的相遇和交流,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生活和友情的热爱和思考。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生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