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大成名仍足病,纵听丝竹也无欢。
高情太守容闲坐,借与青山尽日看。

湖州韩使君置宴

1. 诗句原文

老大成名仍足病,纵听丝竹也无欢。 高情太守容闲坐,借与青山尽日看。

2. 注释解析

  • 老大成名仍足病:形容自己虽已成名,但身体依然不适。”足病”意味着疾病缠身,无法享受生活的乐趣。

  • 纵听丝竹也无欢:即使听到美妙的乐声(丝竹),也无法引起内心的欢愉。”无欢”表示心境不悦,对音乐失去了兴趣。

  • 高情太守容闲坐:表现出一种超然的心态,像一位高尚的太守一般,悠闲地坐在一边,不被外界事物所动。”高情”指的是高尚的情操,”闲坐”则表达了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 借与青山尽日看:将欣赏自然之美的机会让给别人,自己则选择在青山之下静静地度过每一天。这里的”尽日看”意味着长时间地欣赏,而”借与”则是一种慷慨分享的行为。

    3. 诗人背景

  • 朱庆馀:唐代诗人,生于越州(今浙江绍兴)。他于宝历二年(826年)中进士,官至秘书省校书郎。他的诗作《闺意献张水部》曾受到张籍赞赏,并因此名声大振。

  • 赴任途中的湖州韩使君置宴:此诗是在前往湖州任职途中,于韩使君的宴会上所作。

    4. 赏析

  • 诗意理解:朱庆馀通过这首诗,展现了他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悟。虽然他已经取得功名,但在面对繁华世界的喧嚣时,他却感到一种难以言说的痛苦和孤独。尽管周围环境充满诱惑,但他的内心却无法被这些所触动。这种心态反映出他对名利看得很淡泊,更关心的是内心的安宁和自然的亲近。

  • 艺术特色:朱庆馀的诗歌风格独特,以简洁、质朴的语言表达了深沉的情感。这首诗中的意象“老来成名”和“青山”构成了鲜明的对比,前者代表了人生的成功和成就,后者代表了大自然的宁静和美丽。通过这种对比,诗人传达了一种超越世俗的成功感和对自然的向往之情。

  • 思想价值:朱庆馀的这种超然物外的态度,体现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他认为,真正的快乐来自于对内心世界的满足,而不是外在的物质享受或名誉地位的追求。这种思想对于现代人来说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这首诗是朱庆馀在其赴任途中,于湖州韩使君的宴席上所作。诗人通过对自身感受的描写,表达了一种对名利看得很淡泊,更关心的是内心的安宁和自然的亲近。朱庆馀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展示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和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